《子夜》看到结尾了,《子夜》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应该还有很多的没有交代的未来和结局,故事中很多人物也没有发展的方向,很突兀地消失了,总体感觉意犹未尽若有所失,让人很是迷茫、失落、消沉和期待,就如在风雨飘摇的子夜期待美好的明天:晨曦似乎会来而又遥遥无期,长夜漫漫思虑深重难以入眠。“子夜”就是半夜12点钟。这是夜的顶点,是最黑暗的时候。但也是黑暗到达了顶点,下落向白天转化的转折点。这书名不仅指示历史背景,也是故事意境。又看了《后记》、《再来补充几句》、《子夜是怎样写成的》、《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提要》,茅盾先生写这部书果然是想写得更为全面宏大的(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包括三十年代农村的经济情形,小市镇居民的意识形态,以及一九三O年的“新儒林外史”,然而因先生身体原因,只写了上海大都市的生活。
《子夜》的故事背景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上海,在那个积贫积弱、民生凋敝、军阀横行、战乱不断、世界大规模经济危机,帝国主义不断加大对华经济侵略的年代,大都市上海却还是一派虚荣的繁华。有封建社会的遗老遗少、地主恶霸、民族工业资本家、买办金融资本家,也有工人、学生、失去土地的农民、形形色色讨生活的各路人等,这里是名利场,是欲望所,有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也有着尔虞我诈争金夺利。这里是阶级矛盾和冲突的爆发地,更是帝国主义抢占中国土地掠夺中国资源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前沿阵地。《子夜》中近百余人物是那个年代的国民群相,给我们描绘出一个宏大的三十年代大上海的社会画卷,我们从各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描写也深入了解到那个年代的社会现实。从写实主义角度来说,《子夜》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一部史诗级的长篇小说,瞿秋白先生这样评价:“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子夜》不能不说是很大的成绩。”
在这部小说里塑造的人物中,最具时代和民族特点的应该是民族资本家代表人物吴荪甫,人物深刻、明朗、生动、成功。他是上海裕华丝长的老板,四十岁左右,身材魁梧,举止威严,野心勃勃、敢作敢为,他家底子雄厚,又留学欧美,有一套管理知识和经验。他有理想,他试图在家乡建成“双桥王国”,在上海滩实施规模宏大的“民族工业计划”;他有威望,他是行业领导人物,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资本领袖,是商界景仰的大佬级人物。为了实现理想,他几乎天天沉溺在工作里: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斗,和厂里的工人斗,和行业竞争者斗,和农民暴动起义斗……斗得忽略了妻子的感情,寡淡了亲情,斗得人性冷漠,人心冷酷,人情淡薄。他深深知道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下民族工业没有未来,他也无法摆脱无能混乱的政府和无序虚弱的国内经济形式,更无法在买办资产阶级压迫控制和军阀混战的破坏下健康自由发展。他必然是破产的结局。吴荪甫的悲剧结局就是上世纪中国民族工业衰败的结局。没有强大的国家力量,民族工业是无法对抗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的,没有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华大地就将沦为帝国主义掠夺之地,中国人民不可能过上好日子的。百年之后,我们看经典,更坚定了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庆幸生活在现代的中国!幸福感满满!
除了吴荪甫外,作者还塑造了买办资本家赵伯韬、资本家杜竹斋、周仲伟、资本家走狗屠维岳、地主冯云卿、教授李玉亭、老腐朽吴老太爷、诗人范博文、新青年吴芝生杜学诗杜新箨等,还有一些民国女性形象很生动:林佩瑶姊妹、张素素、四小姐、徐曼丽、刘玉英、冯眉卿、朱桂英等等。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将具有时代特色的重大题材来表现重大主题,将众多人物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出来,上世纪三十年代大上海一幅全面、生动的社会全貌图呈现在眼前。
风雨飘摇漫漫夜,子夜始尽待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