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到陈彦的《主角》第三部四十五章时,我迟迟不敢不舍得读完,真觉得这本如此恢宏壮阔的著作太精彩了,怎么可以就这样草草完结?我不读完,这本书中的人物就会一直陪着我,或者说我亲眼目睹他们的兴际沉浮,不忍心看到他们的结局。
《主角》是被人推荐的,19年茅盾文学奖六本获奖著作之一。刚开始看,觉得不过尔尔,又听说是一本大女主书,想着风靡的网络文学看过不少,这本获奖著作胜在哪儿呢?但看着看着,就想赞声好啊好啊,真是好书,真不输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生动抓实鲜明嘎嘣脆的秦地特色方言,充斥着秦腔的传统文化,交织着人性的复杂,社会经济的时代变迁,有活生生蹦出来的浮在纸上的各色人物。
书名的主角是谁呢?第一主角肯定是忆秦娥,来自小山村里的招弟,后被他舅舅胡三元改名易青娥,成名后才由秦八娃改名。这既是一个词牌名,又是一位秦腔大名演,我最爱的人物之一。她的一生无法用语言轻易概括,一生被命运推着走,享尽了人世间的浮名浮利,被人称为“秦腔小皇后”,获得了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唱进了中南海,跨洋上了百老汇的舞台,同时又承受了人生无法言说的磨难艰辛,尝尽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哪怕最艰苦的时候,她也永远没有放弃她对秦腔的永恒热爱和向往,极其自律,近乎苦修般的可怕的自律使她保持着唱戏的最佳状态,最精进的艺术,蛰伏着,一旦抓住机会,常常带给世人更加的惊喜。
忆秦娥是个瓜娃子,也就是山西人说的傻,无论碰到何事,在外人面前,几乎没急过,特征之一永远是用手背捂着嘴笑。小时候如此,长大后如此,成名后如此,五十多岁时还是如此。我不太懂陈彦这么设计的用意,真的有这样的人吗?被名利浸染过的人,这个小动作出现的意义就是让读者一眼认出来这是忆秦娥吗?我不理解。
忆秦娥只在一个人面前急,他就是刘红兵。我见有人说不懂为什么忆秦娥几乎是文雅的人,竟然对刘红兵出口成脏,有武功底子的人动辄打骂,见血的那种。这个人肯定不会是女人。刘红兵把世界上认为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忆秦娥,装修房子,照顾起居,在封导的老婆差点把她名声搞臭时,是刘红兵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真的像偶像剧王子一样,于万人瞩目中于各色眼光中,一把抱起担惊受怕的忆秦娥,厉声斥责周围恶意的人群,至少在那一刻,刘红兵就是她的神。虽然忆秦娥每每回想至此,都忍不住泪眼婆娑,但是日子很长,考验很多,炙热的爱也会有慢慢消散的一刻。
我觉得忆秦娥的身上有着那个时代的女人的身影,那种性格的女人的影子,也有着所有女人的影子。比如我。也许就是一念之差,也许是老套的命运的安排,生了孩子的女人和生了孩子的男人往往能看到最真实的人生百态,关乎性爱关乎责任关乎生活。无论如何,相爱的他们离婚了,以最不堪的形式。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事业上积极进取,获得巨大成功,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婚姻上的不幸还不足以压垮这么坚韧的一个女人,最不幸的是他们的儿子是个傻子,以后再也没有人在忆秦娥面前说她是个瓜娃子了,因为她的儿子就是个瓜娃子。十月怀胎,孩子一天天长大,等着他学走路牙牙学语时,却被无数人亲人邻居陌生人指指点点,他好像是个傻子呢。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妈妈,我感同身受。忆秦娥就崩溃了,但也是她离佛最近的一次,进了尼姑庵,打坐修禅念佛经,超度逝去的亡魂,祈求上帝赐给她健康的宝宝,上帝却没给她开玩笑。特别敬佩的是忆秦娥对孩子的爱,跨越千山万水,寻医问药,从不放弃希望,同时拼命唱戏,又取得非凡的成就。
最终无法挽回的是儿子的夭折。当然这和忆秦娥的另外一个男人有关。我想刘红兵的结局是最悲惨的。寻欢作乐,车祸断腿,瘫痪在床,父母断绝关系,无钱给儿子抚养费,连请护工的钱都没有。瘦骨嶙峋蜷缩在脏乱的床上,护工的讥笑打骂,活着也不容易了,人的尊严在哪里?现在社会养老院里的老人得了阿茨海默症的老人不孝顺子女的老人,哪个不是这样?想想自己老了该怎么办呢?忆秦娥看到的就是这副模样,但刘红兵还是坚强的活着。怪不得忆秦娥说,说到底,都是可怜的人啊。
忆秦娥的初恋封潇潇才是最美好的白月光。温柔体贴沉默,妥妥的电视剧中的男二号,观众最爱的那个。顺其自然,若无其事,该出手时没有把握好,没有争取,导致这段朦胧的情愫胎死腹中。封潇潇,连名字都是这样美,却在最后酗酒堕落,一点也不潇洒了。
忆秦娥的第三段感情石怀玉也许才是灵肉最契合的那个男人。山川荒野,木屋坦露相见,操琴学画唱戏,真正是狂野激情灵肉合一。无奈的是最热烈的感情疯狂的占有欲容易燃烧一切,有着赤子之心的天赋画家往往终不是可以陪伴一生的佳人。可以说,他们都是自己领域的绝对主角,敏感的内心让结局变得失控。儿子惨死,丈夫自杀,忆秦娥难道真的是克夫体质?至此,忆秦娥的三段感情都是悲剧结局。
故事的最后,忠孝仁义四位老戏人接连去世,养女宋雨继承忆秦娥的衣钵,被称为“小忆秦娥”,舅舅胡三元痴迷敲鼓也用鼓槌敲了无数人的牙犯事不少,胡彩香和张光荣终究还是夫妻,米兰远走他乡,一生的阴影廖师中风眼斜涎水横流,周玉枝难得清醒觅得良人,阴险小人一生仇敌楚嘉禾数次陷害忆秦娥,想必下场总不会太好。一个忆秦娥的年代终究是过去了,都是五六十的老人了,恩怨情仇,名利浮云,什么都过去了,终究成了后代人的谈资和回忆。
忆秦娥和胡三元在九岩沟唱的皮影戏《白蛇传》终成绝唱。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霜染丹枫寒林瘦,不堪回首忆旧游......
人生不过如此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