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这个假期,长的不能再长,几乎过完了整个春天。度过这个五一长假,将拉开全面复学的序幕,三个月的线上学习,不同的学生,学习效果差异巨大。
全面复学后,师生面临的第1个问题就是线上学习效果检测。相信,很多线上学习不认真、不深入的同学,将会原形毕露,成为新一批后进生。
而后进生转化这一大难题,将是老师不得不迈过的一道坎儿。结合近两天读到的李振西老师的《教育行知录》,也来谈一谈后进生转化问题。
首先,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善良与高尚。
20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每一位学生不管平时再调皮,他都渴望老师的关注与厚爱。部分学生的过激行为,他可能更是为了引起师生的注意,刷自己的存在感。而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就其本质而言,心灵深处总还是存在一些善良与美好。作为老师,要想让他们有所改变和进步,就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和高尚品德。用李振西老师的话就是说“让孩子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
要让孩子发现自身的这些美好,需要老师不带有色眼镜的去和这些孩子谈心,帮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树立他们生活学习的自信。
其次,后进生的转化具有反复性,不会一劳永逸的。
有的老师和家长可能会认为,和孩子谈两次心,孩子便会从后进生转化为优等生,或者会有明显的进步。这样想就无疑把教育过于简单化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循环,也是很正常的一种教育现象。
父母和老师应当承认并接受这一现实,同时还得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的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减少反复的次数,延长“犯错周期”,发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每一个孩子心灵深处都有对美好的向往,后进生也是如此,只是他们被更多的杂念所蒙蔽,智慧的老师,会发现他们的这些美好,并帮他们拨云见日。
再次,转化后进生需要大智慧。
李振西老师说:转化后进生所需要的大智慧,不只是“对付”他、“收拾”他、“搞定”他、“摆平”他、“制服”他、“打掉”他“嚣张气焰”的种种技巧、绝活、妙招,而是饱含着情感期待,信任机制,鼓励惩罚等因素在内的策略。
这些策略的运用不是教师的孤军奋战,而是需要全班大部分同学的积极参与,家长的协同配合,孩子自身“做一个好学生”信念的唤醒和“挑战自我”意志的炼成。
最后,后进生的转化,更离不开教师的持续观察和思考。
每一个后进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复制的个体。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没有简单的拿来主义,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而是要观察孩子的不同表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帮助了后进生,但同时后进生又丰富了老师的教育智慧,通过观察、思考、研究,老师也获得了成长。要是做得好,就是师生的双赢。
面对“屡教不改”的后进生,我们不需要老是在他犯了错误的时候才进行严厉的批评,也不要在他没有犯错的时候找来说教一番,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和他们一起玩、一起聊,在更多的时候成为他们的朋友。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问题,复学后,让我们放平心态,帮助学生,成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