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我们从信息、知识、智慧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在信息层面,知识只是无序和分散的知识点,所以知识需要通过“书架”归类和整理,这样有利于存取方便和长期记忆。
大家好,我是可可。上期的讨论我们认为勇敢是创业的第一要素,你怎么看?我们的红运同学表示赞同,她说这个世界几十亿人,每天都有无数的想法产生,但最后能够变成现实的却非常少。敢于尝试,再加上快速学习和成长,就有机会成功,而如果第一步都不敢迈出,连成功的可能性都不会有。
1
好,我们今天开始聊《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来自韩寒《后会无期》电影海报的广告语。因为包含着对现实深刻而辛辣的讽刺,所以这个句型瞬间就窜红网络,被亲切地称为“依然体”。
我们说几个比较有趣的造句:爱过无数女子,依然单身至今;下过很多决心,依然没有改变。
“依然体”的逻辑特点是做了很多,然并卵。其实背后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就是因为对事物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解决的办法是首先需要了解认知究竟是怎么回事?
接受者对信息的处理分三个层次:信息、知识和智慧。打个比方,对于接受者来说,信息是原材料,知识是初加工产品,智慧是完美的成品。这三者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2
我们先看第一个层面:信息层面。
所谓信息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信息如果没有和接受者头脑中的其他知识产生连接就不具有粘性,就是孤立于接受者知识体系之外的无效知识。
首先,互联网带来了信息的爆炸,有人说过去是要解决人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现在解决的是世界呼啸而来的问题,所以你才有可能听过很多道理,这是先决条件。
其次,因为生活节奏和知识迭代太快,这使得现代人普遍都有一种清晰可辨的焦虑感,学习就成了唯一的解药,而且要干货、要迅速、要有效——我忽然明白这应该就是现在的90后、00后能够一边看电影和字幕,还能一边玩弹幕的原因吧,因为他们眼睛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太强了。
所以听过很多道理,但根本没有时间去一一分辨,快学习必然带来浅阅读,这是一种利弊共生的关系。也就是你所学到的东西都仅限于表面而已,好像懂了,其实只是一知半解、不甚了了。
我有个同学,他说能背诵老子的《道德经》,我说,哇,好厉害!然后我就问他,那你知道《道德经》第一章里面有一个字“徼”[jiào],就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徼”是什么意思呢?他想了一会,说不知道。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有些人真的在学习高级智慧的,但学了半天,还只是停留在原材料的阶段,就没有意义了。千万不要做一只“背着书本的驴子”!
还有一些人呢,整天在没有价值的信息中浪费时间,这些人当然不是我们要服务的对象。因为我们的用户只关注那些对认知升级有帮助的信息和知识。
3
我在长期的学习中总结出一种非常好用的工具,叫“书架原理”。
书架是放书的,表面上看一个整体的书架,其实是分了区域的,比如艺术类的占一个空间,经济的占一个空间,都是有条理的。而书架就相当于人的大脑,你也需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归类整理。
如果你想在某一个领域有所成就,就相当于是在书架的某一个区域不断去丰富内容,不断地在那里添加新的知识,这样你在这个领域就会变得越来越专业了。
使用“书架”来归类和整理知识有两个好处。
第一是有利于存取方便。有“书架”之后,当你学习到新知识,你就知道这些知识应该放到书架的哪一个位置;同时当你需要调取相应内容时,你也知道他们存在哪里?
福尔摩斯就非常善于利用“书架”来归类知识,有一次华生问他,“你并不是一个博学的人,但为什么却能够无所不通、料事如神呢?福尔摩斯顺手打开面前的酒柜说:“我的酒并不多,但什么酒放在什么地方我一清二楚,我可以随时拿到我需要的酒。而很多人的酒柜很大,却杂乱无章……”
第二是有利于长期记忆。知识储备在“书架”中,除了存取方便,还有助于和其他已存在的知识产生关联,融入到整个知识系统中,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我们称为让知识具有粘性,这样能保证新学到的内容不容易忘记。
因为大脑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记忆模式,分别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期记忆每个人都有经验,就像我们参加历史、地理的考试,考完马上忘光光;长时记忆是指当一个新的信息进入大脑时,与之相关的知识就会被调动和联系起来,这种联系越多,说明带动的神经元越多,粘性越强,也就越不容易忘记。
4
好,我们总结一下。在信息层面,知识只是无序和分散的知识点,所以知识需要通过“书架”归类和整理,这样有利于存取方便和长期记忆。
下期我们继续聊《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懂得运用“书架原理”,这只是信息处理的第一步,那后面还应该怎么做呢?下期与你分享!
这期我们的讨论是:除了本文提到的“书架原理”,对于知识点的整理你有什么妙招吗?
tips:
文中提到的《道德经》中的“道德”并不是伦理道德的那个“道德”,而是两个不同意思的字。道是万物的本原;德是万物的本性。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道是德的内在实质,德是道的外在显现;道是无形的,德是具体的。
我们每期会引发一个话题,邀请你来参与讨论,识别下方的群二维码,加入交流群,发表你的看法,我们会选取有趣、有料的观点在下一期与大家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