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传统春节中的重要一天。
这一天,即是传统春节的高潮,也是新春欢庆的结束。最后的狂欢,总是别样精彩。元宵佳节,张灯结彩,夜游赏灯、烟花绚烂,载歌载舞,舞龙舞狮、高跷秧歌。
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也蕴育着浓浓的离情。很多出外务工的人们,将在元宵节后,再一次背起行囊,背井离乡,在远方的某个都市,用一双长满老茧的双手,为一个家庭打磨着希望。
从正月十五的角度来看,很多时候,外出务工的人们,反而是幸福的。每年一度的都市“用工荒”总是在腊月中旬到正月十五,在每一个都市彰显着农民工的作用。缺少的他们的都市,一切都在变得不一样:没有了满街穿行的外卖小哥帮你送来热乎乎的美食;也觅不到钟点工阿姨忙碌的身影;餐厅里的服务员少了,每个人都在忙碌的应对着是自己平时工作量一倍的客人;快递小哥已经好久没敲响你的门,给你及时的送来一份份惊喜了。这是因为,无论在服务行业,还是在生产企业,大家都在给这些辛苦了一年,几乎全年无休的人们,送去他们可以最享受的那个假期——春节。所有很多很多的工厂、厂矿、工地都是在正月十五以后才恢复正常的工作。因而,正月十五,是属于他们和亲人的春节最后的庆贺和团聚。
可是,还有一群人,他们的正月十五,总是孤单冷清的。
这些人,他们平时或西装革履,或整洁干净,他们出入在一座座高档或者不高档的写字楼中,他们也在每天为所在的城市做着贡献,可是和那些本地的同事朋友想比,他们的家,在远方。
春节回家的团圆和喜庆,对他们来说总是短暂,因为,假期只有7天。匆匆忙忙在除夕前赶回家,还没来得及充分享受团聚的喜悦和新春的热闹,分别的时钟就已经在一分一秒的靠近,离别,就在眼前。很多时候,他们没来的及和爸爸好好聊聊天,也没来得及看看妈妈鬓角新增的白发。哥哥家牙牙学语的小孩才刚刚记清对他的称呼,儿时的小伙伴才得到他会来的消息,然后,他也即将和大家说再见。
他们中的很多很多人,已经很久没好好过过一个正月十五了。也许刻意或不刻意,正月十五的影子,在他们心目中慢慢的淡了。本来他们早以为自己可以强大的独自走过任何节日,可是正月十五的意义不一样,刚刚经历的默默亲情温暖犹在身边,和此时此刻的冷清对比,尤显孤单。何况,日复一年越显老迈的双亲,不能常伴父母身边的遗憾,都在无形中,让那种孤单尤为浓烈,浓烈的让人鼻酸。有多少在外的游子,在这样的元宵佳节,最想的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可最怕的,也是给家里打个电话。电话那头热闹的团聚的声音,把他的冷清瞬间放大;电话那头妈妈的一声“记得给自己煮碗汤圆”,九个字就能让他泪盈眼眶。很多时候,他们会匆匆结束电话,不是不想说,实在不敢说,因为哪怕再说一个字,也会忍不住哽咽泪流。
他们中的很多人,和家人一起共度正月十五的记忆,都可以追溯到大学毕业前,在那之后,这不是属于他们的团聚;
他们中的很多人,很久很久没有吃过妈妈亲手煮的汤圆,甚至他们也不愿意去超市为自己买一包汤圆,因为他们看到那些象征着团圆、美满、思念的包装盒品牌,就会被瞬间灼伤了眼,再也没有吃一碗的欲望;
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会去看花灯、不会去闹元宵,反而假装这一天就是生活中的平常一天,看看杂志,打打游戏,忘记孤单;
英语有一个词,叫homesickness,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想家,是一种病。比较起来,还是我们中国的文字更有文采,我们叫它:乡思、乡愁。
乡思,很多时候,是一种幸福。
首先,有乡可思。有人说这很简单,可是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它,多数人都知道,自己是哪里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可是有些人,命运作弄,无根无依如浮萍。
其次,有家可恋。温暖的家才会常常思,因为有爱才会久久恋。那里有你爱的、爱你的家人,因此乡思美好,乡愁隽永。
再次,有忆可顾。也许是一座小城,也许是一片小村,可是那里有你欢乐的童年,美丽的青春,无数人生珍宝般的回忆洒落在街头巷尾,让你回顾过往,让你勇敢前行。
最后,有梦可追。你孤身在此,只为追梦。无论你的梦是什么,那梦里除了你,还有家里你爱的人们。乡愁,对你来说,是责任,也是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