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家过年的祭奠仪式

不同地方过年风俗不同,但祭祖是少不了的。

记忆中陕西过年的拜年和祭祖是这样的。

初一在自己家,初二拜丈母娘家,初三拜舅家,初四拜姑姨家,初五拜余下的亲朋好友家。

拜访每家的时候,要带上自己家年前蒸的白馍馍和油炸馃子,再买2样东西。

礼虽轻但情意重,有些亲朋好友一年就这么一次机会见面。

都很珍惜这过年见面的机会,再重要的事情都会放下。

小时候过年,除了有好吃的,穿漂亮衣服,最主要的是从初一到初五还有压岁钱赚。

记忆深处,压岁钱是崭新的1毛钱,经济条件好的会给2个1毛。

初一,家里管事的人会起得很早,早早准备饭菜,早早吃好,然后挨家挨户去自家人家里烧纸祭拜先人。

我们老刘家是村里的大家族,爷爷弟兄五人,每年的祭拜仪式相当隆重。

按照年龄顺序,由大到小,到每家后先是烧纸、发压岁钱、放鞭炮、喝祭奠酒。

家里主事的初一都起得特别早,为祭奠做准备。

我家排行老三,按照顺序是第三个来的。

父母很早就起床,父亲准备烧的纸,把很大很大的纸裁剪成大约50*50cm的方块,用真钱在上面一道一道刻上痕迹,吃好饭后烧给先人。

母亲负责做一家人的吃的,一大铁锅,用肉汤做底料,放入萝卜红薯豆腐粉条和提前油炸好的豆腐和肉,香喷喷的一锅炖菜。再蒸热年前准备的各种蒸菜、馒头和油炸馃子。

还要配上除夕晚上包好的饺子,一家人围坐在热炕上,热热闹闹的吃着,聊着,其乐融融。

吃好后,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服,口袋里再装些瓜子花生,跟在爷爷爸爸后面去各家祭拜。

母亲和媳妇留在家里收拾吃饭的餐具,准备等会祭拜来需要的东西。

我们先去大爷家,然后是二爷、我家、四爷、五爷家。

从我出生就没见过二爷和四爷,但有叔伯,所以每年烧纸还是要去的。

烧好纸,放鞭炮,然后喝杯酒,如果凉菜好的话会多喝几杯。喝酒的间隙当家的会给没结过婚的孩子发压岁钱。

不过农民家的凉菜就那同样的几样,凉拌豆芽、凉拌土豆丝、花生米、有的还有五香牛肉。

除了五香牛肉就抢的吃光外,其余的菜几乎都不动筷子。因为每家都有,不稀罕吃。

我爷是老三,是第三个来祭拜的,前两家都已经吃饱喝足了,我家的菜几乎也是不动筷子,象征性地喝些酒,给母亲发压岁钱留够充足的时间。

然后再依次去四爷五爷家。

五爷家条件好些,一般呆的时间会长些。

五爷和我爷关系很好,记得我看到他们一起吃一瓶橘子罐头的情形。

那年我爷68岁,牙齿几乎没有了,五爷常常会把单位发的为数不多的苹果削好皮,切成小块,再带一瓶橘子罐头给爷爷送来。

两老津津有味的嚼着、笑着、聊着,那是特别幸福的时刻。

爷爷们相继去世了,老家的伯伯、爸爸、叔叔,把这些传统继承了下来,每年过年还是会带着自家的男性晚辈,挨家挨户烧纸,发压岁钱。

这些年烧纸的晚辈们越来越少,一是娃们不喜欢压岁钱了,二是晚辈们跑到天南海北,过年也不一定能聚在一起。

2023年正月初一

爷爷们都走了好多年了,叔伯们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后辈们常年不见,大年初一基本都在自家简单地祭拜下。

今年,大爷家的晚辈们回老家过年了。三爷家的爸爸、五爷家的叔叔们,又组成了挨家挨户烧纸发压岁钱的团队。

老刘家遗传的初一祭祖仪式又开始了。

希望他们无论走到天南海北都不忘祖,都牢记这种祭奠仪式。

这是过年最有仪式感和最必须做的事,参与祭奠的都是老刘家的男孩,是老刘家的传人。

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过年的记忆,总是在小时候的印象中。过了小年就是年,小年在北方,是腊月二十三。 有歌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
    小渡渡阅读 154评论 0 3
  • 小的时候还挺期盼过年的,过年时候有新衣服,过年有压岁钱,过年有好吃的,过年犯错误不会被惩罚。渐渐大了以后,过年已经...
    子非_似是而非阅读 635评论 0 0
  • 年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极具仪式感的一个节日,近年,亦或是我渐老,时常开始回忆。回忆中那些仪式时远时近,想细写总觉得...
    守慧工作室阅读 570评论 0 6
  • 不管到了哪个年纪,过年都是件值得期盼的事。 而成家后再看过年,有完全不同于孩提时候的感受。 爸爸一如既往得忙碌,即...
    东芝优势日记阅读 577评论 0 3
  • 年节,即今所称的“春节”,其起源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
    牛哥日记阅读 77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