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这里是小苏。
自从上次失败的下厨经验被朋友们看见,近几日收到了各方朋友做儿菜成功的图片。虽说比我的卖相好多了,但必须说,相信我,我是吃过很多很好吃的儿菜的,只是不具备制作手艺~
01
儿菜,中间有一个粗大的根部,无数的翠绿嫩芽,环抱在周围,就如同孩子围着娘亲一样,故名“儿菜”,别名角儿菜、芽芽菜、抱儿菜、南充菜。喜温凉湿润,原产中国四川、重庆地区,现栽培已遍及长江流域和中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其质地柔嫩,鲜食清香略带甜味。
是的,咱们南充盛产儿菜。小时候,每到儿菜丰收的季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02
最爱的就是腊肉炒儿菜,儿菜和腊肉是天下第一绝配,最爱吃的腊肉菜没有之一。
农家冬季最多的食材,就是为了过年杀腌制的腊肉和地里刚丰收的儿菜。这道菜也就成了饭桌常客。油汪汪的儿菜,翠绿的芽尖泛着猪油的光泽,腊肉具有掠夺性的香味,让人食指大动。就上白米饭,一顿能吃两大碗。
那时候奶奶会在做饭前,提前煮好一大块腊肉,将汤汁倒掉,捞出冒着热气的腊肉,仿佛不怕烫一般,咔咔切成薄厚均匀的肉片。再把几下掰下儿菜的“儿”,同样洗净切片(别切太薄,不然就会和我一样,全炒烂了......)
这时候我或者哥哥,就会主动按照排班,接下烧火的工作,火苗舔舐锅底的时候,奶奶已经准备好了葱蒜,还顺带切了我刚从菜园子摘回来的长辣椒。
小时候炒菜用的是大铁锅,严丝合缝的嵌入灶台。奶奶系着围裙,拿着比我小腿还长的大锅铲,提着油壶,倒入一点油,倒入腊肉,反复按压让肉片中的油充分煸出。再倒入放入蒜、干辣椒爆香,放入儿菜翻炒均匀。
这时候我基本已经开始准备盛饭了,每次吃腊肉炒儿菜,我总是最积极的那个。
随后放入调料,加上一点点水,盖上锅盖,等那么一小会,出锅!
只能说,香的嘞!
现在不知道是腊肉的味道变了,还是儿菜的味道变了,在饭店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腊肉炒儿菜了。
03
初中上学在镇上,住宿生都带着铁饭盒,放入米和水,送到锅炉房,中午就可以去取米饭了。
这个时候,拿出一瓶油汪汪的炒腌儿菜,挂着红油辣椒的儿菜配上一大勺热乎乎的白米饭,一口咬下去还能听到清脆的儿菜断裂声,这很难不成为班级里耀眼的小明星。
做腌儿菜的第一步,就是发动全家一起把一大堆儿菜掰开洗净,切成小粗条,装入大盆中(可以装下一个我那么大,或许可以叫澡盆了)。
接着放入大把食盐,抓拌均匀,腌制半个多小时,腌出水分。那时候可没有一次性手套,都是直接洗洗上手抓~
将多余的水倒掉,将沥干水分的儿菜条,放置在滤布上,将它整个包裹住。然后从院子旁搬来一块大石头压实。
就这么放着。一个昼夜后,拿出大圆簸箕,将儿菜均匀铺开,开始晒。记不清晒几天了,约莫是没超过五天。晒到儿菜抓起来表面不粘手就可以了。
最后,再将儿菜清洗干净,加入香料,花椒面,海椒面等等(我也记不清奶奶加了啥了,反正就是很香就是了!)拌匀后,放进菜缸里密封。
这样的做出来的儿菜可以保存很长时间,随取随吃,有时候饿了还能当零嘴,当然前提是奶奶放盐不超量。
腌儿菜最好吃的吃法,就是用菜籽油打底,油热后,将腌儿菜下锅翻炒。每根儿菜都附上油亮的色泽,清脆爽口。配稀饭干饭面条都是一绝。
我宣布腌儿菜和凉拌折耳根并列农家最好的餐食伴侣。世界上怎么会有儿菜和折耳根这么好吃的东西~
04
儿菜还有水煮儿菜、清炒儿菜,凉拌儿菜......
总之,儿菜怎么做都好好吃啊,之前在佛山工作的时候,想吃儿菜还要网购,等寄送过来都蔫蔫的,吃不爽利。
今年冬天,儿菜,我要大吃特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