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办公室,常听到同事互相抱怨,学生怎么都不愿意动脑筋思考,如果是很难的题目,做错还可以理解。但是,就稍微把已经讲过的题目,改动一下,也不会做。同事们很懊恼,经常坐在一起就是探讨该怎样从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明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红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明和小红的答案,你更欣赏哪一种?
显然,学生小红的答案更令人欣赏。小明只是仅仅从砖头的用途沿着建筑材料方向发展。而小红不仅说了砖头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还有其他的功能,比如敲打,防身。这样的思维有发散性,也有变通性,有新的思路和想法,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有思维定势,被一样事物本身的功能限制住。比如,电吹风可以用来做什么?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吹头发,而其实它不仅可以用来吹头发,还可以用来吹袜子、吹衣服,也可以利用它的热度取暖等等。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事物的功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可以问问自己,它只有这样的用法吗?
常说,“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我们的思维常常会被自己限制在自己设定的框,跳出那个框,从外界看待问题,发散思维,你将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
我的那些教语文的同事们,对作文作业是又爱又恨。改一份作文作业,要耗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作文又是很有意思的作业,常常会让同事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奇学生的观点新颖,或者是捧腹大笑学生的幽默。作文,它反映学生的思维,有的严谨,言之有物;而有的文不对题,不知所云。
作文,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写作思维的能力。
平时课堂的写作训练,有些老师的作文课,常常是一篇范例作文进行讲解。这样的课堂,老师会上得比较轻松,但它有可能造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写出了千篇一律的作文,剥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老师可以将思维与写作结构融合一体,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大脑运转状态,点燃他们的思维。
写好一篇文章不容易,不仅要考虑文章立意、体裁、结构、选材,而且还要考虑语言是否通顺、逻辑是否严密、文章立意是否正确,是否新颖等等。
想写好,也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我们在平时训练,注意输出,也要加倍输入,注意收集来自生活或者书籍的素材,作为我们的案例。当然最重要的,要注意训练我们的思维,比如,我们的新江湖开始对每日最佳文章进行“群殴”,对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辨过程,能很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自古以来,我们都很重视思维的训练。比如,刻舟求剑、郑人买履、三十六计,这些故事都是告诉我们拥有逻辑思维能力影响事情的导向。思维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自己多经历,多听听,多想想,反思事情的经过,辨认事情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