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喜欢的人给你发微信,千万别秒回。因为要让他知道,你也不是随叫随到的”。
秒回这个动作本来很单纯很美好,是日益复杂和微妙的人际关系让它成为衡量彼此是否“真爱”的一杆秤,难免有失偏颇。
“到底要不要秒回你喜欢的人的微信”,如果这是个命题的话,这道题让我想起了网上流传的那个段子:幼儿园老师问小朋友,树上有10只鸟,用枪打了一只,还剩多少只鸟?
10以内加减法本来是难不倒小朋友的,老师期待的答案想必是9,可这个视频段子的笑点就在于接下来脑洞大开的小朋友们。
他们的脑洞大到让老师差点吐血,因为他们问老师好多好多的假设条件,诸如,10只鸟中有没有残疾的,有没有怀孕的,有没有又聋又瞎的,有没有谈恋爱可能殉情的,枪法准不准,是不是一枪只打一个,还是可以串成串打,等等。
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在他们的小脑袋瓜里都演练一遍,在得到老师否定答复后,他们再做出慎之又慎的回答。
且不论这个段子里的小朋友是不是真被训练过发散性思维,也暂时忘掉可爱的娃娃们带给我们的笑声,我们不要忘了很多问题真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
再回到“到底要不要秒回你喜欢的人的微信”这道题上,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样的:
秒回在你心目中如果是种礼貌和尊重,在手机在侧的情况下,展示出我们的好教养,及时回复是明智的选择。
如果对方不秒回你,而你却能用侦探一样灵敏的嗅觉嗅到TA是故意,你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多少次、多大程度、多宽的范围内,你可以忍受TA的不礼貌不尊重,可以忍受TA的无视,可以忍受TA对你高高在上的凌驾,可以忍受自尊的降低。
秒回如果被你视作低姿态,甚至严重一点用“卑微”这个词来搭配秒回,那么即使手机在侧,你可以装作视而不见,想什么时候回就什么时候回,主动权在你,但后续可能带来的后果要有能力承担,这个后果包括但不限于对方类似报复性行为。
我是在用我有限的大脑和我有限的情感经历把它当作一道题来回答的。
我和爱人相恋正值青春少年时,未享受过微信带来的便利,我们用的是纸上传情,用的是BP机。
如果情书和BP机也可以用秒回这个词,那我们绝对是争先恐后地要做到秒回的,因为彼此的爱、真诚、尊重和信任。
那个时候的秒回实在做不到几秒内完成,要酝酿情绪,要组织语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甚至要在情书上配图,要把它折好,让它能及时“飞”到对方的手里。
没有手机的时代,接到BP机滴声提示,要跑一段路才能找到公用电话“秒回”,那样的“秒回”是伴着激烈的心跳完成的。
如今我们已过不惑,有幸享受到了微信这个先进的科技便利,秒回变得更容易。
再容易做到的事如果有诸多“假设条件”加持,也会变得不那么容易操作。
比如为避免对他人造成噪音污染,我们都将微信设置为静音模式,这样就不能保证自己随时随地听到手机上的信息提示;爱人工作繁忙,会议巨多,更是无法保证及时浏览微信信息;我会每天给自己空出一些时间来与手机暂别,也是不能及时跟进新消息的。
即使存在这样一些客观或主观的“假设条件”,我们也会在活动间歇及时回复对方信息,完全谈不上秒回,但也绝不会因为不秒回就怀疑一切,那样将喜怒哀乐的决定权交付一个小小秒回太不值得了。
俩人之间根深蒂固的信任将秒回与否可能带来的困扰降到零,也是我们多年形成的默契。
言而总之,秒回绝对是美德,能做到的你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