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说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与人分享即给其他人“培训”,其实自古就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之说,知识的传递便成了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如果你没有机会去培训别人,我想学习后的小结反思也将是一种更好的提升方式。
参加培训之前的那个晚上,心里斗争纠结了一晚上,去还是不去呢?对于刚生过宝宝只有53天的我来说,我还是有些忐忑的,宝宝离开我会不会哭啊?吃奶怎么办?种种的不安让我犹豫不决……可是对于双师教育一知半解的我,或许深入的了解它也是势在必行的,作为主管需要将更加透彻的信息传递给小伙伴们。第二天,还是毫不犹豫的踏上了去往安徽巢湖的高铁……或许在这里等待我们的是一场知识碰撞的饕餮盛宴。非常有幸的耹听到来自台湾的魏征老师的亲临授课(以前只在视频播课系统上见过,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知识渊博的他给我们带来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新颖的教学技巧。
感悟一:何为双师同教?
概念性的理解顾名思义,两名老师,线上和线下的老师;当这个概念产生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一种想法:任何的概念性的东西都来源于生活,其实当互联网没有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什么“线上”?什么“互联网”?什么“App”?什么“网上学校”?什么“互动组件”?什么“直播”?……这些统统都是奇怪的名词而已。
在我看来,”双师”的概念源自于生活里传统教学课堂的老师,而线下的教导师便是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伴读督促的爸爸妈妈。而“同教”便是,课堂上的老师教知识,家里的爸爸妈妈教做人。也许这才是“双师”最原始的注释。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直到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教学的老师被线上“名师”取代,而线下的家长被“教导师”取代!线上名师以更加简便快捷高效率的学习方式为学生传递知识,而线下的教导师则已督导的身份更加规范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
感悟二:为什么要开展“双师教育”?
通过学习让我对双师教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是应该“双师”,还是不应该“双师”?在这个问题上,我有几秒钟的停留?停留是因为思考“双师教育是否真的可以提高孩子效率?”说实在话,从教育者的本身出发,当孩子还面临功课书本繁重压力时,除了逼迫、监督、强加、比较……我们能否真正意义上去帮助孩子解除学习的负担,以一种更加高效的学习来帮助到孩子,这是我思考的最多的。
小时候的政治书上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事物的前进=发展的过程!从吴校长给大家分享的课程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新事物变革的来临,而非炒作!各大媒体网站客户端都在风起云涌般的吹响了一个口号“你的学校双师了吗?”“如果你还没双师你就Out了!”新东方,学而思,学大……一些知名大牌机构都早已双师很久了……看来一个新鲜物能在生活的应用中存活很久,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有效”!解决了学习效率的问题,所以也让更多的孩子在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了!那它就给教育提供了便利和有效的途径。也许这才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的初衷吧!
感悟三:思考启示:“双师教育”如何做?
首先:对于环境的要求?有互联网的环境即可,无需全网覆盖!给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其次:双师教育录播的课程体系是否完善,符合当地初中生的课程大纲的标准,能否同步使用?初中生对于成绩的要求应该高于习惯的培养,至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多的还是来源于学习兴趣吧!
第三:录播课程能否均衡孩子学习程度的差异呢?也许这对于线下教导师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当然小班制的教学可以解决了补缺补差的问题。所以,双师课堂的灵活性也给差次不齐的学习程度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解决路径。
第四,魏征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也给我们分享了对于双师教育教导师的要求,教导师的职责以及教导师的注意事项。当然教导师还是懂专业的比较好,在课堂上发生疑问的时候,还可以及时解决。个人认为教导师更重要的还是要具备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及掌控课堂的能力;至于播课技能的学习不是最重要的。
第五,基于对学生第一次课的引导,更重要的还是要倾斜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对于特殊的学习方式(双师课)所呈现给他们的兴趣及高效性。
第六,在开展双师课之前,最好能在家长会上能让家长感受到双师教育的必要性和高效性。解决更多家长所顾虑的问题。
总而言之,本次师训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双师教育的意义及课程呈现方式,更重要的是台湾魏老师的课程分享,让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专业性,和作为一名资深名师的内在素养及对教育行业的敬业精神。值得敬佩!知识的渊博引导我们学会碎片式学习的疏理能力,对于有着一定社会阅历的我们来说,总结,归纳,疏理,综合的能力这将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老师在引导我们体验式学习的方式……用心良苦的老师!
想总结的很多,未完待续……
感谢给我们提供培训服务的巢湖世范教育的团队,希望有机会能向你们多多学习。感谢这次给我们呈现知识分享的魏老师、陈总、吴校长、阙校长、丁校长及我们敬业的主持人黎教官,你们辛苦了。希望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能够砥砺前心,不望初心!扬起梦想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