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 Mortal
1. The Independent Self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想来先好好活着,再去思考死去的事情。这本书的中文译本是《最好的告别》,我们生来是偶然,离开是必然,如何优雅而从容的告别?从这本书里看作者的解读。作者是一名医生,尽管如此,长期以来他并没有面对过真正的死亡的感受,当他开始感知,思考,也就有了这本书的诞生。书中的第一章节写了作者妻子的奶奶和自己远在印度某个村镇里的110岁左右离世的爷爷。奶奶和爷爷都高寿。奶奶是新时代的老年生活:
She mowed to her own lawn and knew how to fix the plumbing. She went to the gym with her friend Polly. She liked to sew and knit and made clothes, scarves, and elaborate red-and-green Christmas stockings for everyone in the family, complete with a button-nosed Santa and their names across the top. She organised a group that took an annual subscription to attend performances at the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She drove a big V8 Chevrolet Impala, sitting on a cushion to see over the dashboard. She ran errands, visited family, gave friends rides, and delivered meals-on-wheels for those with more frailties than herself.
奶奶有自己的爱好,温暖舒适的住处,社交联系的社区,帮助他人,同亲人保持合理的距离。作者结婚时,奶奶说自己的膝盖不够灵活了,不然可以一舞。独立而优雅地老去。
爷爷在当地有200多亩的田产,重视劳动和知识,凭借自己的努力归还父亲的债款且逐渐成为当地的“地主”之一。他的老年是诸多亚洲老年模式,同自己的后代生活在一起,接受他们的照顾。且将这一点视为理所当然。作者说这两点不一样,但没有解释孰优孰劣,第二章应该会做进一步解释。
这两日我在思考自己为什么每天都要克服自己的懒惰去学习呢?玩耍不可以么?细细想来,读书和学习其实就是自己消磨时间的方式。这种消磨在不断地从内探索自己,面对自己的无能,欣喜自己的可为,然后能够磨平自己的傲慢,呵护自己的玻璃心,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然后变得自信。每一种形式的学习都是打磨。
这周因为端午节,周末的4个班级停课,备课时间不紧张。本打算下午备课FCE(通常是每周7小时备课),但是下午选择了收拾自己的办公桌,然后仔细琢磨晚上的一级班课程,一边听课本听力,一边剪裁课上的教具,然后又思考了奖励机制的改变,累了趴在桌子上休息10分钟,没有备课fce,而是为晚上的一级班课前前后后准备了2个半小时,晚上课程进行很顺利也很有趣,是近半年来我自己最满意的一次,原来我的不满意和焦躁来源每次下午为高级别班级备课消耗了大量脑力到晚上上课时,已经很疲惫,第二是自己慌张备课,没有周全。为此我准备把FCE和PET的备课挪到周一周二的早上。这是我自己的休息日。前两天的休息日本想学习时间10+小时,没成想也就8小时到顶了。也就是说在每天要换脑子。这是我的小计划,就这么办再调整吧。工作或者学习2小时后安排keep软件的4分钟锻炼,非常利于精力恢复。拉筋一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