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比吃穿用度;刚会说话,比口齿清晰;刚会走路、比谁走的更远;刚上幼儿园,比谁交的小朋友多;上学,比谁成绩好;高考后,比谁去的大学好;大学里,比活的精彩;毕业后,比赚的钱多;工作几年,比伴侣的综合能力和体贴程度。有孩子后,开始一轮新的比较。
确实,我们应该承认,比较后才知道自己的处境和分量,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和莫名的力量,这种无形的“被比较”到成为主动“去比较”的过程是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的,这是教育方式和社会环境导致的。可是,比较后你快乐吗?这种比较我们真的用对了吗?分出“胜负”后,你真满足于此吗?在此之后还会有无尽的比较吗?你从比较中获得了什么吗?我也进行一番易立竞式的审问式谈话,不过审问对象是我自己,在这里我将问话者的自己称为“想的多”,称答话的自己称为“活的累”,下面就是它们有关“比较”的对话。
想的多:你怎么看待“比较”这个问题?
活的累:我觉得挺正常的,我说的是适度的比较。
想的多 :适度?你觉得怎么样的才算适度?
活的累:这个没办法回答,每个人的度不一样,但我认为处处比较、事事攀比肯定不是“适度比较”。
想的多:那对于你什么样的比较是必要的?
活的累:涉及自己的发展方向、生活水平或者不得不去面对的比较吧。比如你所在的行业发展有限,不如另一个行业迅猛,如果这件事影响到了你的生活或者发展,那比一比没什么不好,至少认清现状了,然后可以通过努力去做相应的调整。还有就是你不得不充当一个被比较者时,比如你是学生要被学校排名,你是竞聘者要被老板排名等等这样必须面对的事,那可以自己主动去做比较总比被通知比较结果更积极,因为这种比较是在积极的应对事情。
想的多:你认为在积极应对事情时产生的比较是必要的。
活的累:是的。
想的多:那你怎么看待跟你的标准不一样的人,比如和朋友比,和家人比这样其实无法被定义为“积极应对事情”的比较的呢?
活的累:我觉得他们活的挺累的,但每个人不一样,有的人可以从中获得乐趣,尤其是往往可以从这种无谓的比较中获得短暂的胜利感和优越感的人。
想的多:你怎么看待他们呢?
活的累:可能不是很想接触,避免成为被比较的对象吧,无论自己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我觉得都不舒服。
想的多:“胜利者”不是可以获得优越感吗?
活的累:这种优越感对应的就是挫败感,如果你让别人产生挫败感也不是件很好的事,这种情况还不如让别人产生优越感呢,哈哈哈。
想的多:那你不愿去比较是想避免成为“失败者”或“胜利者”吗?你是不能接受比较后的结果吗?
活的累:首先我承认我确实是不愿成为“失败者”和“胜利者”的,因为比较就一定会产生结果,结果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不过在这里我们把它极端化了,我觉得环境给我们的比较已经够多了,我们应对那些比较就已经很疲惫了,为什么还要自己主动去创造这样的比较呢?如果它有积极意义那没问题,如果仅仅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那是很没必要的。
想的多:所以你认为比较的结果无论是什么会加重你的疲惫感。
活的累:我觉得是这样。
想的多:嗯。
我们生活在很多无谓的比较中,也许从某种程度上会加重疲惫感,在这个极速发展的时代,个人的发展也许可以换种方式去印证和证明,少些无谓的比较,多些积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