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的修筑是人类为了登天取代上帝,与上帝等同。人类的放肆触怒了上帝,上帝降下惩罚,派一个捣蛋的精灵到人类中间,搅乱了他们的语言,让人类再也不能彼此互相理解。”
读完《巴别塔》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出版商定义这本书为“追求独立的女性一生不可不读的成长史诗”,然其内涵之丰盛超乎我的想象,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神经科学无所不含,读者无法完全依靠激情来阅读它,还需要耐心和信仰。
好在,书的主线确实是一个处于失败婚姻中的女性追求自由独立的故事。
二十八岁的庄园女主人弗雷德丽卡在经历了一场过激的家暴后,决定逃离自己因为贪图性欢愉而投入的婚姻。依靠自己在剑桥学习时积累的人脉关系和学识禀赋,她成为了出版社的独立书评撰稿人,并担任起学校文学课讲师的职务,又通过两场离婚官司争夺到儿子抚养权,让自己重新变回了一个重要的人,让人间重新回响起自己的声音。
在第一个阶段,弗雷德丽卡是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走入读者的视野。当她离开了学院充满诗意的象牙塔,昔日的机智雄辩被认为是喋喋不休,曾经的骄傲笃定被当作轻浮愚蠢,“语言”成为了她表述需要的工具。她试图通过语言沟通,向丈夫索求给予她自由社交和自由工作的能力。然而这样的沟通并未奏效,反而是丈夫采用的武力的、暴力的行为彻彻底底地给了她逃离婚姻现状的勇气。
在那个时代,如果一个女性想要表达自己高层次的需求,语言是无用的工具。
因为她自己和她的话都是不被重视的,当然这可能和英国当时的投票权法律和经济上的不自主有关,英国古典学者玛丽比尔德在《女性和权利》里面就提到,从古典世界开始,女性在公开场合发言就是被鄙夷的,只有两种例外的情况,第一是当女性作为受害者和殉难者出现的时候,然而那种情况通常都是死亡的序章,第二种情况就是女性偶尔可以名正言顺的振臂一呼,但这种呼号也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家园孩子丈夫或者是其他女人的利益。
除去这一点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见,就如同昆德拉笔下,弗兰茨“伟大的进军”夭折在欧洲大陆的边界上,语言和理智屈总是从于暴力和武装,直至今天也是如此。
尽管法律和教育让我们相信世界是在遵循逻辑运转,实际上它依然是被偏见、情绪、权力所制造出的系统操控的,暴力已然在某种程度上跨越语言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当我们的媒体人决定揭露另一种可能存在的真相时,会担心有人利用暴力去营造一场人员的抓捕和失踪;当女性们决定跳出重围为自己发声时,会担心有人利用暴力去抹杀她们申吐冤屈的痕迹;当青年人决定以文明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自由时,会担心有人利用暴力给他们的头脑武装镣铐……暴力的内涵愈发丰富,已经远远不止于行为,还包括了舆论、监控、封杀和逮捕。
要让语言发挥它该有的作用,要让社会承认一个“人”的重要性,听见一个“人”的声音,我们的处境和弗雷德丽卡几十年前的处境相比,仿佛真的没有好很多。相反,现代人除了基本的恶意,甚至还多了享受成为键盘侠批判异己者的快感和被犬儒的欲望,人们在崇高理想主义者的逗号与句号之间摆荡着,就像眼镜蛇跟前的昏了头的老鼠,就像充满智慧的传道人脚趾前五体投地的信众。
以上,我们看见了“语言”无比羸弱的一面,它毁灭着我们,也如造就了我们。
小说中,弗雷德丽卡逃离庄园之后,“语言”成为了她用以谋生的工具,她为出版社写小说原稿的简报,在文学课堂上讲授文学作品,掌控语言的能力让她获得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满足,使她成为了一个被肯定、被尊敬的职业女性。然而在离婚判决的法庭上,也正是巧妙的“语言”,让谎言和事实真相的界限模糊不清,她热爱的文学,恰恰被用以反驳她是一个忠于职守的母亲。
里尔克有诗《我那么害怕人们的言语》:“我真欢喜倾听事物歌唱,你一碰它们,它们就僵硬而暗哑”。
语言,也让一切事物的真实性值得被怀疑。
现在好多人不愿意相信官方媒体的报道,争着抢着花钱翻墙去抠消息,谣言被抠了出来,其传播速度之迅猛远远大于真相被揭露的速度,谣言利用情绪反应产生的效力令人震惊。
的确,只要妥善利用语言,一个狡黠的捣蛋者可以煽动愤怒;一个三流的编辑可以指引舆论导向;一个精巧的小说家可以串联心底隐秘的幻想和现实;一个有力的叙述者可以软化听众的眼球和黏膜;它可以让真诚的人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地表,也可以让无耻之徒登上光鲜的舞台……
人类用语言编织的世界,就如同龙应台笔下历史的眼神——“庄严的变成嘲讽,琐碎的突然伟大,真诚可能叫做懦弱,虚伪可能叫做务实,每一个文本中简单的细节,都需要十倍的注脚。”
况且,我们不仅可悲地活在一个任由语言遮蔽真相的世界,还承担着被语言标签化的痛苦,被评判为罪犯、疯子、变态、同性恋、辱国贼或其他极具偏见意味名称的风险。女性甚至由于她们独特的生理构造,一年十二次降临的痛感和繁衍的使命,被赋予了更明确、看上去更好的标签,比如宽容的妻子、深情的母亲、贤惠的主妇。
标签化带来的影响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在别人身上投射自己的想法、观念、评判标准,今天的我们要认识自己,不再需要像在库利的时代,时时刻刻观察他人的反应,我们只需要抖落头上的一堆标签,一一翻阅,因为标签可以轻松定义某个群体的存在价值,这种价值却不是由被定义者自己所定义的。
大时代下“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与动物相比,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它俨然成为了象征,它的无用性、脆弱性、虚伪性、随意性更反映出我们当下社会关乎性别、文明、暴力、言论导向、刻板印象、个体真实等等多重的问题。
文不尽然,语言在今天显然还有许许多多的面孔,且由读者们自己去发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