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科室里的人都去外地调研,我有自己的时间可以安静的偷个懒,于是又重新读了一遍吴军的《态度》。这本书是吴军的家书集,通过40凤家书,写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殷切厚望和谆谆教导,同时也分享了他自己的生活感悟和人生态度,在关心女儿们的身心成长同时,也提出了许多自我发展的宝贵建议,堪称家庭教育的典范。
读后几点想法:
1、圈层的突破。十年寒窗苦读后出来社会竞争并不意味着能赢在起跑线,只是意味着你能有资格跟别人一起跑而已。逆变突破圈层往往不是一代人能解决处理完的,所以需要有基因传承的一代一代人持续努力下去才能有机会突破,因为,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更努力呢。这个逻辑就类似于,通过上一代人的努力,从农村突破到城市,我们这一代通过努力和奋斗可以再四线城市站稳根基,然后培养下一代可以从四线城市突破到一线城市,然后再接着一代一代从一线城市往一线城市中心区域突破甚至是全球化突破,这个历程可能要花掉几代人的努力和光阴,而且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努力并不一定能逆袭圈层,但是至少能为下一代的逆袭积累足够的筹码。
2、作为父母要成熟起来。农耕社会时代的父母很多观点虽然很有用,但是对于日新月异的新世纪商业社会时代来说,很多经验也已经不可取甚至是倒退的了。所以作为父母,首先要自己先成熟和强大起来,要通过自己工作的提升,丰富自己的阅历让自己先突破自己的局限,想要让孩子优秀,首先自己要先丰富自己。这个观点是很多作者强调的一个观点,现在我们对孩子都有一种期望,但在期望孩子的同时,我们自己的努力可能是更加重要和更加有效的途径。
3、拒绝玻璃心。人生是一个确确实实的一个长跑过程,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持续发力。作者提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几乎无法走出原始的社会阶层,就是因为在主流社会环境中常常遭到白眼和欺负,于是玻璃心作祟,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又回到了自己习惯的穷苦环境的舒适区。其实,我们在很多时候会感受到自己的贫穷,这时我们是否还愿意融入一个更“富有”、更高层次的环境,就决定了是否能够不断进步。所以永远要承认自己的贫穷,不用太担心别人的白眼和嘲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离开贫穷的环境,去更富有的更高层次的环境。
4.成功是成功之母。吴军的女儿想放弃学习钢琴,但是吴军希望她坚持一下,每个人都会有困难,这个时候我们有两种选择,一个回避困难一个挑战自己,其中练琴的过程和我们坚持学习或者做任何一件事情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学习如何去挑战自己,做一些自己不太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时间久了,坚持的过程也让我们学会了做事情不仅仅是随性,而是有目的,有主动性的了。作者在书中提到:一群年纪相仿的人在小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分化。有的人遇到困难,在别人的帮助或自己的坚持下解决掉了,那么他就往前走了。另一些人可能因为没有人帮助等等,总之退缩了,就在原地停留了。这样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态度不同,结果不同,日积月累,差距就显现出来了。人在年轻的时候,需要做成几件事,并且通过这些成功的过程,学会取得成功的方法。一个人如果做事情失败了,虽然可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但是第二次哪怕他离成功再近,都有可能在最后时刻功亏一篑。人只有成功过一次,才更容易成功第二次、第三次,因此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最后把作者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摘录一下: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在撒切尔夫人这段话之前,我想再加上一句:“注意你的态度,因为它能影响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