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第一课

  中国古代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其中都隐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在八卦中,《乾》卦六爻中生动地刻画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龙从初九到上九逐渐成长、奋发进取的过程。孔子一生为恢复周礼而周游列国、奔走呼号,虽总是碰壁,和弟子们即使被围困,断粮绝水,也依然讲诵诗礼, 弦歌不绝。“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本可以逃过一劫,但他要用自己鲜血来唤醒国民,最终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句英勇就义。这些名家典籍无不体现出永不衰竭的自强精神,对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做出了精彩的诠释。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不怕磨砺,虽千难万险,也勇往直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