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梁晓声老师的这本书名,作为标题。
01 曾经,我是浮于表面的爱书者
我喜欢书,我喜欢书排满书架、书柜的感觉。
曾经,我最放松的时刻,就是坐在书桌旁,靠在椅背上看着满满一柜子的书,心里特别满足。“我有书陪伴”,算得上是对我的一种写照。
曾经,我特别喜欢买书,只有看到有书单、有人推荐,我立刻放进购物车,凑够数了,立刻下单。收到书一定是第一时间拆开,还会快去翻一遍,闻闻书香,然后放入书柜。
曾经,我计划过一年读多少本书,那一年也的确读了,一本接着一本,速度快得很,还洋洋得意地写下:书名+阅读时段。
事实上,曾经的我,对书的喜欢,很表面,很肤浅。
因为,90%的书,或许不止这个数,我都没有读过,而我还在不停买书。
因为,我的读书,用眼不用心不用脑。确切地讲,我只是把书里的那些字从头到尾看了个遍。这本书所说,和我有什么关系,对我有什么启发,我从来没有想过。
02,现在,我是习惯养成路上的阅读者。
我喜欢阅读,这是我正在努力的方向。
脑海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喜欢书≠喜欢阅读。喜欢书,也许是满足自己的一种虚荣感。而喜欢阅读,一定是满足自己的一种充实感。
当我发现,对于自己读过的那些书,我只记得书名了 – 这绝对不是夸张,我有点慌张了。
都说,你认真做过的事,艰辛走过的路,仔细读过的书,可能都会影响你的言行举止。那我读过的书呢?见证了我是如何荒废了大把好时光?!
参加过线上阅读训练营,观摩过别人阅读心得,也协助过线下读书会的组织,到头来发现,适合自己的,是照着一本书,跟着上面的方法,一点点去实践起来。比如,那本经典之作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我还在检视阅读上徘徊着,一点一点地前进着。
没有方法和方向的行动,总会有放弃和崩塌的时候。
书中,有大部分问题的出口,只要你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读。现在,书,笔,本,就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我已经习惯了随手摘抄喜欢的句子,随手写下和我生活的链接所在,以及所感所触。并且会据此进行写作练习。
一举两得之妙计,我是愈发有了动力。
03,现在和未来,我是阅读的受益者和传播者。
过去一周我深切体会到了读书带给我的能量。白天忙忙碌碌慌慌乱乱地,内心里有了一些焦虑和躁动。到了晚上,安顿好孩子和家里的一切,属于自己的时间来了。翻开书,拿起笔,瞬间进入了一个安全又踏实的世界,在这里,我可以做我自己,放松紧绷劳累的身,安抚焦躁不安的心。我不是在书中逃避现实,我是在书中寻找自我的力量。当我放下书,我能安然入睡,不害怕明天的到来,就算明天和今天一样忙碌和慌乱。
我一点点积聚着阅读带给我的底气,我一点点感受着阅读带给我的变化,我一点点积累着阅读带给我的成长。
未来,我要做那个影响无数人爱上阅读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