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度完全是一时心血来潮,想去没去过的地方走走,又不想跟着旅游团走马观花地度过一个由无数一日游拼接起来的假期,所以就选择了国际志愿。当时的想法完全就是:想去别的地方看看,再加上逃离父母的管束,去一个没有熟人的地方,过一段短暂的新生活的小私心、小叛逆。但是不得不说这次选择太过随性,不过是几次和项目方的聊天我就确定下来目的地:印度。
在去之前,国内的AIESECer曾让我们写下自己对这次经历的期待,说是回来之后可以看看实现了多少。我当时的想法就只是把它当成一次带有做雷锋性质的旅行而已,说到底还是旅行嘛。关于旅行,我总觉得什么样的旅行都可以,就跟拜伦去东方一样,“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只是在书本上读到他们”,只不过我选择的是有志愿服务性质的旅行,所以期待列表上比普通旅行的“出去看看人类,能近距离感受当然更好”又多了一条“能帮助到别人”。其他的方面,我真的是无欲无求。
在印度的一个月,我经历了很多很多从没遇到甚至从没想到过的事情,所以意外的收获远比我的期待列表有趣得多:从起飞晚点担心赶不上转机到在德里机场的各种好奇张望中独自完成各种取行李取票托运行李过海关;从到达目的地之后的好奇激动担心到淡定地找到一个机场小店来等本应该接机的当地小伙伴并且认识了友善的店主,交到了在印度境内的第一个朋友;从初见接机小哥的不知所措到在出租车上与其谈天说地说了一路;从初到宿舍和舍友腼腆的初见到和舍友相互熟悉一块出去浪......实在有太多的转变和成长,是在我的预期和期待之外的。
我参与的项目是一个企业发展类的项目,大概的工作就是帮当地一个主业是游戏的创业公司做一些游戏本土化的工作。感觉好酷啊—这是我对我的项目的第一印象。第一次去报到的时候我也是一样的想法:这是一家小型企业,加上老板只有九个员工,大家上班时间特别自由,从气氛上也能看出来这家企业的自由气息,再加上因为我所在的项目的参与志愿者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感觉受到了新员工一样的特别优待呢……事实上,随着我每天跟他们一块混吃混喝参加各种公司传统活动次数的增加(打保龄球,玩真人CS,集体聚餐,给寿星过生日等等等等),我真切的感觉到了这份工作真的很酷,很好玩,即使程序猿大哥们很辛苦,他们也是真的很享受这一切。我当然也是:)。看到他们在享受工作,我好羡慕,但愿我也可以找到我真正喜欢的事情。
在人际关系上我也有好多意外收获,我知道这样说会有点冷冰冰的,但是在日常的社交圈子里,我一向是把自己当成一个观察者,所以不太喜欢掺和到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去,只是会保留特别珍惜特别重要的关系,对其他的人和关系只是会带一些好奇和兴趣去观察。这次的经历改变了我的这种习惯:作为本项目唯一的参与志愿者,我很自然地找到了常驻这个城市的另一个项目组,在空闲时间和周末经常和那个小队一块混。就这样,工作时间和空闲时间我都会找到固定的小伙伴群,在这个对我来说还算陌生的城市,找到他们就像是突然有了一种归属感;而且这些小伙伴真的是很有趣的人,和他们在一起很有乐趣。从某种意义上,我感觉我已经和大家建立了一种感情上的联系,是那种家人一样的为彼此着想的又可以一块浪的联系。感觉不再作为观察者,而是真正加入、融入一个圈子是很可贵很开心的事呢~。
总之,这次的印度之行既有旅行的意义(这里没说,只好上图啦),又有各种意外的收获。我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