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我一个在德国的同学聊起德国人的特点。他家里三代都在德国生活过,他也在那里定居二十多年了,因此对德国的社会和德国人的了解非常深入。他讲了很多话,但是有一句话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就是德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生活是具体的。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们还是听听我这位老同学对德国的描述:
我们得承认德国在各方面还算不错,经济发展比较好,社会也还算公平,科技领先,政治上比较清廉。当然,德国远不完美。世界各国所遇到的问题,看得见的丑恶现象,比如刑事犯罪、贪腐、贫富差距、金融诈骗等金融犯罪,在德国同样有。
然而,德国的程度会好那么一点点,轻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就使得大家的生活质量和国民幸福有很大的提升。很多爱国者在别人说到中国的腐败现象时就马上要反驳,这种事情美国也有,然后举出几个例子,比如沙特阿拉伯和北非各国的政客只要愿意给克林顿基金会捐钱,就能见到当时担任国务卿的希拉里。
的确,如果抽象地谈论腐败,各国都有,互相攻击就扯不清了。这时,德国人会说,“生活是具体的,不要泛泛地谈这个概念,到底各国腐败情况怎么样,中国有多严重,美国有多严重,拿出来比一比就好了。
同时,也不要静态谈这件事,十年前中国情况是什么样,今天是什么样,社会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如果今天的情况比十年前好很多,即便有腐败,也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否则,如果更严重了,那它就是问题。”
对于政治主张和经济政策,德国人处处体现“具体”二字。要表决一项政策前,比如限制白炽灯的销售,代之以节能的LED灯,就必须给大家列出具体的数字。这个20万人的城市一次性投入需要多少钱,以后大家能节省多少钱,等等。有了这些数据,大家再来为节能灯叫好也不迟。
反观我们的很多宣传,一说绿色环保,到处是一片赞扬声,谁要是理性地提出质疑,就遭到痛骂。
比如说太阳能发电到底好还是不好,该不该推广,没有看到哪个报纸或者电视上讲这件事情时具体分析:一次性投入要多少,要多少年收回来,中间维护的费用是多少,为了让电网适应太阳能发电不均匀的波动,电网改造需要多少钱,减少多少污染,而生产太阳能板又会产生多少污染。
几年前中国一窝蜂地上太阳能项目,今天很多企业资不抵债,就是因为炒概念容易,恪守“生活是具体的”这种朴素的原则难。
再比如在我们的印象中,把一个对当地环境有严重污染的水泥厂迁走或者关闭,总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在德国,做这种决定之前大家要搞清楚,这件事需要花多少钱,这些钱如果是在今后的5年通过加税补偿,每个家庭要分摊多少。如果算下来,不是很合算,而水泥厂的污染其实不是那么严重,可能市议会表决时就会倾向于留下水泥厂。
说起这件事情,我想起几年前中国各地反对上化工项目的示威此起彼伏。但是好像没有人具体地分析一下每一个相应的项目到底危害有多大,而带来的经济收益是否合算,而是一听到化工原料那几个名词,大家就上街了。
德国人不仅对待国家和社会的现象如此,对工作和生活更是如此。在德国没有人空喊“提高产品质量”这类的话,但是他们会对一个产品制定一大堆非常具体的指标,如果每个都做到了,就说明总体产品质量都达到了预期。
我本人对德国的相机镜头感兴趣,专门了解了它们的制造过程,在制造一个徕卡或者蔡司镜头的过程中,细到哪一根刻度线的宽度,都有具体的规范。当然,这样一来德国制造的东西的价格就贵得不得了,于是徕卡和蔡司都在日本设立了工厂,以降低成本。
徕卡是和美能达公司合作,后者也算是日本有名的光学仪器公司了,而且日本工人的敬业水平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即便如此,美能达生产出来的第一批镜头的合格率按照徕卡的标准,只有20%多,后来经过了很多年时间改进具体的问题,才满足徕卡的要求。后来“发烧友”反映日本徕卡的质量还是不如德国,徕卡干脆关闭了日本的生产线。至于蔡司在日本生产的镜头,今天依然没有达到德国蔡司的要求,因此两种产品只能用不同的型号加以区分,价格差三倍。
----//////////////////////
第二层是所有对比的事物必须量化,并且通过量化的数据能理清一个人的思路,知道他是从何种角度来判断该事物的,讨论的人从不同角度看事物时,可以通过讨论,提取出大家都认可的指标进行量化比较。第三层是德国人是秉承了工业革命,科学精神,具体的就是标准化,可重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