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觉醒Day2#《成功,动机与目标》:第一章

一:丢弃错误认知

  • 『要做到最好』的想法。这类想法过于模糊以至于没有真正提高自己行为的动机,那么对于达成目的是无用的。另:不仅包括目标是如此,其实相当多的概念都应该将其具体化,真正理解其意义,不要模糊处理。比如我以前对于『习惯』和『天才』的理解是:

    为什么我总是养不成每天跑步的习惯?
    多次失败之后......
    也许习惯就是天生的吧.......

    A:哎.......为什么那个人就这么厉害!
    B:这还用问?别人当然是『天才』咯。
    A:哦,是的......他是天才......那也难怪.......

    其实这些概念在我以前的大脑里面都是极为模糊粗糙的。直到我认识到『习惯』的真正运作方式,『天才』的本质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 相信自己能轻而易举成功的信念。其实这错的离谱!想到以前高二,老师为了让我们在一场其实很难的考前准备前期不紧张,对我们说『这场考试只要细心,其实是很简单的,大家保持平常心去应考』。不得不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是对的,但是为了让我们放松结果导致战术上也轻视『敌人』......恩,那么失败就在前方静静恭候......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道路是曲折的』,并且立刻着手准备和行动,不要低估其难度。

  • 认为『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就能成功』完全是鸡汤。我以前听到这类话立刻就将其作为鸡汤倒掉,但是事实上,就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评价而言,相较于自我怀疑『相信能成功』真的能够增加成功的成功率,重点是要看内心深处的自我评价是否真实。


二:重要认知修正

如何制定计划?

方法:制定『具体的』『困难可行』的目标

如何提高自己的动机?

  • 如果遇到的是复杂、困难、耗费时间的行动,那么思考模式切换到『是什么』

作用:站在具体细节的角度,有利于安排好时间,避免拖延,更加专注于具体的必要行动。更快达成目标。

  • 如果行动中热情减退,行为瘫痪,那么思考模式切换到『为什么』

作用:站在宏观抽象的角度,把当前细微的行动与远大的目标相联系起来,为一件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赋予意义,能够有效的激发干劲,增加自制力和毅力。

如何平衡两种思维模式?

两种思维方式在不主动干扰的情况下的自然选择是:

  • 长远——为什么——考虑『合意度』
    缺点:让人不理智,容易不切实际,把问题理想化,行动拖沓。
  • 短期——是什么——考虑『可行性』
    缺点:不断纠结,忽略意外价值。
    明白两种思维模式的缺陷(不主动权衡则只会考虑一方面)就提醒自己应该权衡『合意度』、『可行性』之后做出没有偏见的选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