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单:外卖骑手的城市漂流

雨夜奔波

雨,下得很大。

陈默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的霓虹灯下。雨水打在他的雨衣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却掩盖不住手机导航的机械女声:"请在前方路口右转,前往取餐点。"

晚上十点四十五分,这是他今天的第二十七单外卖。

"师傅,我的外卖怎么还没到?都四十分钟了!"手机里传来顾客不耐烦的声音。

"马上到,马上到,"陈默一边安抚着顾客,一边加速穿过一个红灯,"再有五分钟就到您小区门口。"

挂断电话,他叹了口气。今天真不该接这么远的单子,但系统派单,拒绝太多会影响接单率,影响收入。

电动车的前轮突然打滑,陈默一个趔趄差点摔倒。他稳住车身,心跳如鼓。这是他唯一的交通工具,如果摔坏了,明天就没法继续工作了。

十点五十三分,陈默终于到达目的地——一个高档小区。

"您好,外卖到了。"他气喘吁吁地按下对讲机。

"怎么这么慢?放门卫处吧,我一会下来拿。"顾客不耐烦地说完就挂断了通话。

陈默把餐放在门卫室的架子上,在系统里点击"已送达"。屏幕上显示:今日完成27单,收入236元。

他看了看时间,已经十一点过五分。平台规定十一点是最后接单时间,但系统提示他还有一单待接:海底捞,送往市中心,预计送达时间40分钟。

陈默犹豫了。接下这单,至少要工作到将近十二点;不接,明天的接单率会下降。

雨越下越大,他的雨衣已经湿透了一半。

"算了,最后一单。"他点击了接单,调转车头,向海底捞驶去。


命运转折

取餐时,陈默发现这是一个大单:四份火锅外卖,沉甸甸的两大袋。

"师傅,小心点,里面有汤底。"店员叮嘱道。

陈默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将外卖固定在车后座上。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混合着汗水,滴落在地面上。

导航显示,送餐地点是城市另一端的一栋写字楼。这个点还有人加班?陈默边想边骑,穿过一条条湿滑的街道。

电话突然响起,是平台客服。

"陈师傅,系统显示您这单配送时间可能超时,请尽快送达。"

"我已经尽力了,"陈默无奈地回答,"这雨太大,路滑,我不敢骑太快。"

"理解,但请您尽量在预定时间内送达,避免客户投诉。"客服公式化地回复道。

挂断电话,陈默加快了速度。就在这时,一辆轿车突然从侧面冲出,他猛地刹车避让,电动车侧滑出去,人和车重重摔在地上。

外卖散落一地,汤底撒了出来,混合着雨水流向下水道。

陈默挣扎着爬起来,膝盖传来剧痛,雨衣已经撕裂。电动车的前轮变形,已经无法骑行。

肇事车辆早已消失在雨夜中。

陈默蹲在地上,看着散落的食物和损坏的电动车,突然感到一阵绝望。这一刻,三年来的疲惫、委屈和无奈如洪水般涌来。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客服电话:"我的车坏了,外卖撒了,这单没法送了。"

"陈师傅,这种情况需要您提供现场照片,我们会评估责任..."

陈默没等客服说完,就挂断了电话。他拍了几张照片发过去,然后关闭了外卖APP。

雨中,一个中年男人拖着受损的电动车,缓缓走向附近的便利店。


夜间邂逅

便利店里,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陈默疲惫的脸。

"需要创可贴吗?"店员是个年轻女孩,看到他膝盖上的伤口,关切地问道。

"谢谢,来一盒吧。"陈默低声回答,然后又拿了一瓶矿泉水和一个饭团。

他坐在便利店的角落里,小心地清理伤口。膝盖上的裤子已经撕破,露出一片血肉模糊。

"你是外卖员吧?"女孩递给他一包湿纸巾,"我爸爸也是做外卖的。"

陈默抬头看了她一眼,点点头表示感谢。

"今晚雨这么大,你还要送多久?"

"不送了,"陈默苦笑,"车坏了,最后一单也送不了了。"

女孩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要不要喝点热的?我给你泡杯姜茶吧,我爸说下雨天喝姜茶不容易感冒。"

不等陈默回答,女孩就转身去准备了。几分钟后,一杯冒着热气的姜茶放在了他面前。

"谢谢。"陈默双手捧起杯子,温暖从指尖传来。

"我叫林小雨,"女孩自我介绍道,"今天晚班只有我一个人。"

"陈默。"他简短地回答。

"陈默...这名字好熟悉,"林小雨歪着头想了想,"啊!你是不是经常来这片送外卖?我好像在APP上见过你的名字!"

陈默点点头:"我主要在这片区域接单。"

"那你可能给我送过外卖!"林小雨兴奋地说,"我经常点外卖,住在对面小区。"

陈默喝了口姜茶,感觉身体渐渐暖和起来。他看了看窗外,雨势稍微小了一些。

"你的车怎么办?"林小雨问道。

"明天再想办法吧,可能要修一下。"

"我下班后可以帮你推回去,"林小雨提议,"我凌晨一点下班,如果你不介意等一下的话。"

陈默有些惊讶:"不用了,太麻烦你了。"

"不麻烦,"林小雨笑了笑,"就当是感谢你平时送的外卖。再说了,我爸也是外卖员,我知道你们不容易。"

就这样,陈默在便利店里等到了林小雨下班。期间,他们聊了很多——关于城市、关于生活、关于各自的梦想。


城市故事

"你为什么做外卖员?"凌晨十二点半,店里没有顾客,林小雨一边整理货架一边问道。

陈默沉默片刻,回答:"三年前,我从老家来到这座城市。本来是来应聘一家公司的技术岗位,结果面试失败了。钱花得差不多了,就先做外卖维持生活。"

"然后呢?"

"然后...就一直做到了现在。"陈默苦笑,"刚开始以为只是临时工作,没想到一做就是三年。"

林小雨若有所思:"我爸也是这样,说是临时做一下,结果做了五年多。"

"你爸爸现在还送外卖吗?"

"不了,"林小雨摇摇头,"去年冬天摔了一跤,髋骨骨折,现在还在恢复中。我就是为了补贴家用才来便利店打工的。"

陈默心里一震,仿佛看到了自己可能的未来。

"你有什么梦想吗?"林小雨突然问道。

"梦想?"陈默愣了一下,"以前有,现在...可能就是攒够钱回老家开个小店吧。"

"什么样的小店?"

"电脑维修店。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挺喜欢捣鼓这些的。"

林小雨眼睛一亮:"真的吗?我笔记本最近总是死机,你能帮我看看吗?"

陈默点点头:"当然可以。"

"那说定了!"林小雨开心地说,"等我下班,帮你推车回去,改天我把电脑带来给你看。"

陈默看着眼前这个活泼的女孩,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归属感。

凌晨一点,林小雨关上便利店的门。雨已经停了,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

"走吧,"她帮陈默推着电动车,"你住哪个方向?"

"东区的一个小区,有点远..."

"没关系,我们慢慢走,"林小雨笑道,"正好可以欣赏一下夜景。"

两人沿着湿漉漉的街道前行,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你知道吗,"林小雨突然说,"我觉得外卖员是这座城市最了解城市的人。你们知道哪里堵车,哪里有捷径,哪家店好吃,哪个小区难送..."

陈默笑了:"确实,我可以闭着眼睛在这片区域穿行。"

"那你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吧?"

陈默点点头,开始讲述他这三年来的见闻:深夜给医院送餐时遇到的疲惫医生,下雨天收到顾客送的一把伞,高考当天为了不耽误学生休息而悄悄放下外卖的经历...

林小雨听得入神,不时发出惊叹。

"你知道吗,"她认真地说,"这些故事应该被记录下来。"

"记录?"

"对啊,这是城市的真实面貌,是普通人的生活。比那些光鲜亮丽的都市传说真实多了。"

陈默若有所思。他从未想过,自己每天的奔波竟然可以被视为值得记录的故事。


意外转机

两天后,陈默的电动车修好了。他本打算继续接单送外卖,却收到了平台的通知:因为那天最后一单的"无故弃单",他的账号被降级,接单量大幅减少。

这意味着收入会直线下降。

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林小雨发来消息,问他什么时候有空帮忙看电脑。

当晚,两人在便利店见面。陈默很快找出了问题所在——系统垃圾文件过多,硬盘几乎满了。他帮她清理了系统,优化了设置,电脑很快恢复了正常速度。

"太厉害了!"林小雨惊喜地说,"修电脑要多少钱?"

"不用了,举手之劳。"陈默摆摆手。

林小雨思考了一会儿,说:"那这样,我有个提议。我们小区有个业主群,很多人都有电脑问题。你要不要在群里发个广告,做点兼职?"

陈默犹豫了:"我没有营业执照..."

"不需要那么正式,就是邻里互助。"林小雨鼓励道,"你可以先试试看,说不定比送外卖收入还高呢。"

在林小雨的坚持下,陈默同意了。她立刻在小区群里发了消息:

"大家好,我认识一位电脑维修师傅,技术很棒,价格合理。有需要的可以联系我。"

出乎意料的是,当晚就有三个人咨询。第二天,陈默上门为一位老教授修理了电脑,对方非常满意,给了他200元,还推荐给了同事。

一周内,陈默通过口碑相传,已经有了十几个客户。他发现,自己不仅可以解决硬件问题,还能帮助一些老年人学习基本的电脑操作,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两周后,他决定不再送外卖,全职做电脑维修。林小雨帮他设计了简单的名片,上面写着"陈默电脑维修服务",还有他的联系方式。

"你看,"林小雨得意地说,"我就知道你能行!"

陈默感激地看着她:"谢谢你,如果不是你的鼓励,我可能还在雨中送外卖。"

"不客气,"林小雨笑道,"我爸说了,人生就是这样,总会有人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重要的是,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也要去帮助别人。"

陈默点点头,心中有了一个想法。


新的开始

三个月后,在城市的一个小社区里,一家名为"数字守护者"的小店开业了。店面不大,但布置得干净整洁,门口挂着醒目的招牌:电脑维修、数据恢复、网络安全咨询。

这是陈默和林小雨一起开的店。陈默负责技术,林小雨则帮忙接待客户和管理账目。开业当天,他们请来了林小雨的父亲剪彩。

"年轻人有想法,有行动力,好啊!"林父拄着拐杖,满脸欣慰地说。

开业第一周,生意并不太好,每天只有三四个客户。但陈默并不着急,他知道口碑需要时间积累。

一天下午,一位中年男子匆匆走进店里,手里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

"师傅,救命啊!我电脑里有重要文件,突然打不开了,明天就要用来做演讲!"

陈默接过电脑,仔细检查后发现是硬盘出了问题。他花了两个小时,成功恢复了所有数据。

"太感谢了!"男子激动地握着陈默的手,"我叫王教授,是市大学的老师。这次演讲资料要是丢了,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应该的,"陈默谦虚地说,"这是我的工作。"

第二天,王教授带来了五位同事,都需要电脑维护服务。接下来的一周,陈默的客户数量翻了一倍。

一个月后,他们的小店已经小有名气。陈默不仅提供维修服务,还开始为一些小型企业提供网络安全咨询。林小雨则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基础的电脑知识,能够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


城市记忆

一天晚上,店里没有客人,陈默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林小雨好奇地凑过来:"你在写什么?"

"还记得你说过,外卖员的故事应该被记录下来吗?"陈默微笑着说,"我开了个博客,把我这些年的经历写下来。"

林小雨惊喜地看着屏幕,上面是一篇题为《最后一单:外卖骑手的城市漂流》的文章。

"这太棒了!"她兴奋地说,"你写得真好!"

陈默有些不好意思:"我只是把经历写下来而已。"

"不,这不仅仅是你的故事,"林小雨认真地说,"这是这座城市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打拼者的缩影。"

在林小雨的鼓励下,陈默坚持更新博客,记录自己和客户的故事。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博客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

有一天,一位自称是出版社编辑的人联系了陈默,希望将他的博客整理成书出版。

"真的假的?"陈默不敢相信。

"千真万确,"编辑说,"你的文字真实、朴素,展现了城市中普通人的生活。现在很多读者喜欢这种接地气的故事。"

就这样,半年后,《城市漂流:一个外卖骑手的记忆碎片》正式出版。书中不仅有陈默的故事,还收录了许多其他外卖员、快递员、出租车司机的经历。

发布会当天,林小雨坐在台下,看着台上侃侃而谈的陈默,眼中满是骄傲。

"你有没有想过,"一位记者问道,"如果那天晚上你没有摔倒,顺利送完最后一单,你的人生会是什么样?"

陈默思考片刻,回答:"可能我还在送外卖吧。有时候,看似是厄运的事情,实际上是命运给你的转机。"


回到起点

一年后,"数字守护者"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小有规模的公司,不仅提供电脑维修服务,还开发了一款专为外卖骑手设计的导航APP,考虑了天气、交通等因素,帮助他们更安全高效地工作。

这款APP得到了许多外卖平台的认可,陈默也因此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林小雨问道。他们已经从同事发展成为恋人,计划明年结婚。

"我想回老家看看,"陈默说,"也许可以在那里开一家分店。"

"好啊,"林小雨笑着说,"我一直想看看你的家乡。"

一个月后,他们回到了陈默的家乡——一个安静的小县城。这里的生活节奏慢多了,但陈默发现,电脑维修的需求同样存在。

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们在县城中心租了一间店面,开设了"数字守护者"的分店。与城市不同,这里的客户大多是学生和小商户,问题也更基础。

一天,一位骑着电动三轮车的中年男人走进店里,说他的收款二维码显示不出来了。陈默帮他解决了问题,只收了很少的费用。

"小伙子,你技术不错啊,"男人感叹道,"我们这儿缺这样的人才。你是本地人?"

"是的,在外面打拼了几年,现在回来发展。"

"好啊,家乡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男人拍拍陈默的肩膀,"我是做小吃生意的,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陈默突然想起了什么:"叔叔,您知道我们这儿有没有外卖平台?"

"有啊,最近刚进来一家,但送餐的人不多,有时候等很久才能送到。"

陈默和林小雨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心有灵犀。


生活的循环

半年后,陈默和林小雨在县城的生意稳定下来。除了电脑维修,他们还开发了一个本地化的外卖配送系统,专门为县城的小商户服务。

系统上线后,他们招募了十几名本地骑手,其中不少是返乡的年轻人。陈默亲自培训他们,不仅教授配送技巧,还分享自己的经验。

"记住,你们不仅仅是送餐的,"陈默对骑手们说,"你们是连接商家和顾客的桥梁,是城市运转的一部分。"

林小雨则负责商家关系,帮助当地小吃店上线,扩大销售渠道。

婚礼那天,许多骑手穿着统一的制服前来祝贺。陈默的父母看着儿子和儿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想不到你在外面这些年,经历了这么多,"陈默的父亲感慨道,"现在终于回来了。"

"是啊,"陈默握着林小雨的手,"有时候,生活就像一个循环,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原点,但带着新的经验和视角。"

婚礼上,陈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相册,里面是他博客中描述的城市场景的照片,是林小雨偷偷委托朋友拍摄的。

"这是我们的城市记忆,"林小雨说,"无论走到哪里,这些都会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陈默翻开相册,第一页是那个雨夜的便利店,灯光温暖,仿佛能听到雨滴打在屋顶的声音。

"谢谢你,"他轻声对林小雨说,"谢谢你那晚为我泡的姜茶。"

林小雨靠在他肩上,笑着说:"谁能想到,一杯姜茶会改变两个人的命运呢?"

窗外,一位骑手冒雨送餐,电动车的车灯在雨中划出一道弧线。陈默看着这熟悉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感慨。

曾经的他,也是这样穿梭在城市的街道上,风里来雨里去。而现在,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再漂流。

但他知道,城市中还有无数像当初的他一样的人,依然在奔波,依然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宿。他们的故事,也值得被记录,被铭记。

这就是城市的脉搏,由无数普通人的生活交织而成,平凡却又独特,普通却又伟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