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为何如此难熬
你想改变、想突围、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别急,此想法一出,立刻有几句话横空出世:
1.“年纪这么大,没人要你了”
年龄的增长是自然的现象,但一般的用人单位会以“你年龄大了”为由拒绝一个求职中年人。对一个中年人来说,想有所改变,“年龄偏大”首先是横在他面前的一座高山。用人单位也颇为矛盾,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工作了很长时间的中年人又“年龄偏大”,说到底还是一种对员工创造价值和他自身价值差别的焦虑。
2.“你有所变化,整个家都会跟着动摇”
中年人不是一棵树,而是一棵大树的树根。他的存款、贷款、配偶、孩子、父母……都是那棵树上的枝叶。树根不稳则枝叶摇晃。这棵树的树根有任何风吹草动,那些看似稳固的东西就会刹那变得脆弱。因而很多中年人望而却步,止步不前。
3. “自由的账单太贵,你付不起”
自由是最贵的账单,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场诗与远方的邂逅,对不起,这不是一个中年人的人生。中年人是负重前行的马,轻易甩不脱他脖子上的轭。自由是一笔他无法偿还的巨债,因此他也难以踏上追求自由的路。
有了以上三条,摆在一个中年人面前的路就屈指可数了。他只能日复一日地在原地转悠,但就像一头原地踏步的驴,生活不能算太苦,但是煎熬。他渴望自由、羡慕自由,但想到要付出的代价,常常使他被迫回到日常轨迹中去。中年的疲惫,来自精神困顿而无法突围。
1.中年常有“瓶颈”之感
过了人生学习求知的前半段,中年人一般都踏入了职场,开始了事业的拼搏。向往更高层次更多的作为,但常常难以如愿。每个职位都有自身的限制,有的是因为行业的资源限制,有的是公司或单位的限制,常常到了一个地方,会遇到难以解决的体制性问题。在这个时候,职场的“瓶颈”感最为明显,也常常让中年人疲惫、失落、迷惘。
2.中年常有“矛盾”之感
中年面临很多冲突,而且常常不能解决。比如前面所说的事业的变化和自身、家庭的矛盾。中年又面临养老、育儿的重重压力,不但需要付出极大财力,还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挤占很多时间和精力。有时处理家庭矛盾,虽然尽力但收效不大,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除了付出,更需要方法。
3.中年常有“衰老”之感
因为压力增大和缺少锻炼,很多中年人都有健康问题,一些慢性病已经悄悄伸出了它们的爪牙。肠胃不适、畏冷怕热、失眠脱发、感冒头痛都是中年人的烦恼。他已经不能适应连续的熬夜,手机又剥夺了他的阅读和安静思考的时间。时间越少,越碎片化,他的焦虑感越强,也越浪费点滴的时间。除非有一个假日,否则中年人很难找回久违的清新空气和舒缓和悦的心情。
中年如何突围呢?
1. 固定的时间只做固定的事。纪律带来安全,对于中年人来说,固定的安排会带来遵守纪律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对一个忙碌的中年人来说,他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处理个人的情绪或者思考。他可以每天固定花20分钟阅读,或者写作,或是锻炼。三者都能带来心灵的休憩与愉悦。其他事务的加入很可能造成中断和打扰,但没办法,失去的时间只能另找机会补回来。
2. 对于事物不要形成固定的看法
“拘泥”多来自于性格习惯和职业习惯。其实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世界每天都在发展,人也是常变常新的。对于任何事情不要轻易抱有定论,无论是你熟悉的工作,还是不擅长的领域。在当今世界没人能忽视互联网的力量,媒体的传播带来了新的知识分享。这是一个分享的时代,没有人是孤岛。
3. 对矛盾多尝试多沟通,不要期待解决
子曾经曰过,矛盾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想要彻底消灭矛盾是不现实的。矛盾不是一时能解决的,但并非不能解决,关键在于是否能心平气和地沟通,尝试协调或者另辟蹊径。前面说了,事物不断变化,不要因一时的困难急躁或沮丧,而要把眼光放长远,把心态放平和。心境顺了,一切矛盾都不再会是绊脚石,而是垫脚石。
中年是难熬的时光,但并非不可解。这本是个思考与顿悟的时节,也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你失去了一扇门,但也可能得到一扇窗。你看到了一片荒凉,但假以时日未必不会春色满园、瓜果飘香。心态不是一切,但成就一切。习惯带来改变,而改变可能影响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