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以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其实并不是。
囿于见识不同,认知差异,我们每个人对于世界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一种理解都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碎片。如果想窥见世界全貌,最好的方法就是搜集尽可能的碎片,做一个拼图游戏。
想想这个难度,就能知道,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多残缺不全。
好在有媒体和网络,点点手指,足不出户,我们就能了解全世界最新发生的所有事件,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和兴趣。
这样,搜集碎片的速度明显快起来。但弊端是,你不在场,并不能保证碎片的真伪。那退而求其次,有总比没有强,有了这些碎片,我们得以调用过往经验,加以分析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预判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该如何应对更为妥善。
从这个角度看,相比追寻事实真相,或许,得出自己的结论更为重要。毕竟,现在的热点事件,就算有监控视频,也要经历一系列反转,追寻真相实在过于艰难。
02
比如,最近发生的「女大学生餐馆打小孩」事件,网上也有监控视频,很清晰,很完整,还是引发了网民各种不同甚至完全对立的观点。
有一类观点认为「熊孩子犯错,家长不管,我们就应该替家长管一管」。持这种观点的大多是年轻人,要么还没结婚生孩子,要么本身不喜欢孩子,在平时有过公共场合熊孩子大吵大闹,父母制止不力或无动于衷的不快经历,自己又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心里憋着。看到遥远的现实中终于有人出手,可算出了口恶气,大声叫好。
果然,只有在安全的时候,人们才最勇敢。
我们先说一个常识,人类社会有序运转,底线靠法律,上限靠道德。道德用来自律,可以有高有低,但法律不一样,所有人一视同仁。孩子在餐馆吵闹,影响确实不好,你有意见应该向餐馆老板或者孩子父母讲,有问题在成年人之间解决,冲着未成年的孩子下手,还是在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这明显是违法行为,还有什么好争辩的呢。
况且,看到是妈妈带孩子,你就敢绕开家长出手,如果带孩子的是一米八几五大三粗的父亲呢?我不明白,这种弱小者欺负更弱者的暴力行为,到底有什么值得称赞的。
03
另一类观点是「支持父母毫不犹疑打回去保护孩子」。这么想的,多半已为人父母,看到女学生的冲动行为,感同身受,激起了近似本能的父爱母爱。
确实,小孩子又不是个机器,哭闹的时候,按一下按钮就能安安静静。小孩子本身心智发育还不健全,无法像大多数成年人一样处处遵守礼仪。想想我们自己,一生下来就知书达理从来没有过调皮的时候吗?
除了极少数的奇葩,大多数父母都不会放任自己的孩子胡闹。孩子情绪失控时,他们都在想尽办法极力控制。如果短时间不能让孩子安静下来,打扰到了周围的人,最好的办法是带孩子离开。而不是继续在原地徒劳安抚,孩子仍然大声吵闹,导致周围人的不满加重,终于有人不堪其扰出手,父母愤然上演保卫孩子的戏码。
保卫孩子没错,带着孩子出门的父母,应该明白,孩子是自己的软肋,孩子的安全是头等大事。
可是,为了保护孩子和他人起冲突,实质上是把孩子置身于后果未知的极度危险中。你永远无法预知,和你起冲突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精神正不正常,有没有暴力倾向,会不会绕开你冲孩子下手。
04
这不是假设,看看2014年发生在北京大兴的真实案例。
一位妈妈带着2岁的女儿出行,因为停车问题和一男子发生争执,该男子从幼儿车里双手抓出孩子,齐胸高举过头,猛摔在地。小女孩抢救无效死亡,男子后来被判死刑。
当然,这样的悲剧是小概率事件,平常很少很少发生。可一旦发生,对于孩子家长而言,意味着什么?就算事后你赢得了法律判决,赢得了舆论支持,赢得了大众同情,可是,孩子没有了啊,又有什么用呢?
在网上敲着键盘喊打喊杀发泄情绪是容易的,在现实世界中选择如何应对,从来都是复杂而困难的。难怪,有句话说,网民不上街,路人不上网。这种不露声色的嘲讽简直扎心了。
这是我用一块碎片试着拼图的过程,既不站队支持任何一方,也不负责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毕竟,我的拼图不能替代你的。
《2H青年》的读者,期待你完成你的拼图。
图片作者:Alexas_Fotos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