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你的公司处于创业初期,你们公司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进展,现在你有了个更加清晰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你觉得你们公司可能需要外在帮助,特别是来自投资者的金钱、建议和资源方面,所以你决定要融资X元,公司对应估值Y元。那么这两个变量X、Y该如何确定呢?
你要达成什么目标?
首先是呈现出了你到现阶段为止,取得的成就,也就是现状。比如你公司产品从经过三个月的打磨后已经成型,准备做一些市场的推广,以便在三个月内获取5000的种子用户,在半年实现5万的用户。
你需要多少钱?
假设在未来的18个月内,将自己所需要的资金一一列出来,做个预估,一定要清楚地列出来,就像你是大公司的采购部门一样,你建议公司要采购某项设备,你是可以列出各方面的开支和成本的主要包括:专业人士招聘、市场营销费用、技术研发费用、。如果你列不出来,那么你就不清楚你真正要多少钱,就像那句话,如果你说不出来,那么肯定是你还没有想好。
·防止融资太少;
融资太少,如果资金不够支持目标计划的实施,那就更麻烦了。本来计划200万可以用6个月的,但是实际融资150万,还没到6个月,你就花光了资金,你将会面临紧张寻找下一轮融资的状态中,也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不规划融资。
我见过好几个创业者年纪稍大,曾经有过创业成功经验,他们的心得是做事要“稳当”,不能急于求成。我很欣赏这种心态,当然也持一定的怀疑态度,在我看来他们公司要是在前几年进行融资的话,按照他们的技术优势和对行业的洞察,说不定现在已经发展的很大很成功了,好几年过去了依然平庸,勉强活着,完全不如年轻的创业团队活力和发展速度。现在科技发展那么快,日新月异的,互联网行业有个名词叫做“窗口期”,过了一定的时期,窗口会关上,其他人再想进入就没门了。再比如,一开始你最先想到做某事,但是信息流通速度那么快,很多就会有其他竞争对手知道了,他们也会去做,一旦他们的发展速度超过你了,你就失去竞争优势的。所以,融资是需要规划的是有节奏的。提前做好主要的规划,有助于融资成功。
·过分规划融资。
这里的过分规划融资主要是指融资过程中过分在乎价钱以致于延误了时间。再融资过程中跟投资者斤斤计较,一再延误投资流程。一般来说,投资机构从开始对你有意向到实际打款,可能来来回回要花上2个月左右时间,如果在最后的股份稀释和价钱方面太过计较,这个时间会更长,甚至融资失败。我这里有个项目,跟A投资机构都已经进入价钱谈判了,但是因为创始人受到B投资机构愿意出更高的价钱要更少的股份的诱惑,跟A投资机构讨价还价,最后A机构推出,B机构也因为其他问题,最后三个月过去了,都没有获得融资。后面遇到这个资本寒冬,融资受挫后,公司一再节省开支,进入非常艰难的阶段,苟延残喘。
合适就好,不多不少!
在我见一些创业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很多人都不不太清楚自己到底需要多少钱,可能只是今天又看到某某CEO融资多少钱,所以觉得自己也需要融资。这样的想法很危险,也是很容易被看穿的,这样草率是很难真正把企业做好的。在这里我做个类比:飞机起飞前需要在跑道上助跑一段时间,才能成功飞上天,一般这个跑道有一两公里的样子,如果没有这个跑道的话,飞机的速度就很难达到起飞速度,就飞不起来。太长的话,那就太浪费资源了。同样,我认为融资金额就相当于跑道,经过一段助跑后,你们公司可以成功地飞起进入另一阶段,所以你要确定你的下一个飞行阶段是什么,需要多长的跑道,在这个跑道上你可以加速到多快。这个合适长度的跑道就是你需要的融资金额。
《硅谷》理查德和Goolybib的创始人贾韦德在聊股份的时候,贾韦德非常后悔到时融资的时候要了太多,导致自己现在失去公司的控制权,失去整个公司,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朋友,所以非常愤懑的破口大骂:“为什么当时没有跟我说要少融一点?”那么,融资多少钱才是合适的?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得出的结论是刚刚好就是最好的。
作出艰难的决定跟没有能力作出关键的决定都是一样累的。你的公司你应该有选择的自由度。传统的智慧认为融资比自己实际所需更多的钱,更多的“战斗基金”可以带来更多的自由度。但是必须抛开这种观念,更多的自由度并不是来自于花更多的钱,也不意味着融资更多的钱,最好的方法也是最高的资本效率是融资“刚刚足够”的钱。比起饿死,更多的公司其实沉溺在众多机会面前。具有资本效率的创始人可以把握英雄式成功,同时也更容易降低失败的风险。
如何才算具有资本效率和选择性?
1.你可以选择你公司的成长方式。
可以聚焦于某些市场,可以选择更好的定位等。
亚马逊有四千亿美金的估值,但是在上市之前也只融资过八百万美金。所以要把握好资本效率。
2.你可以抵御风暴。
烧钱速度慢一点,会有更多的选择权。
3.你可以选择退出策略。
投资机构会有自己的风险投资组合管理,而你没有,创业者只有自身。估值越高投入的资金越大,投资机构对于退出的控制就会越强烈。融资太多钱的话,会让公司更加脆弱、更加僵硬没有弹性。
为了让公司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创始人应该控制融资金额和机构的特征,即使成长不了独角兽,起码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公司。资本效率可以为创业公司产生更多的选择权,可以让公司更加健康和可控的发展。
很多时候想要的太多,不是好事。融资太多,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意味着同一估值下出让了比较大的股份。因为投资机构投入的金额都是按照估值比例投入的。对于投资者来说,投入的越多,给你的时间就越紧迫,要求和期望都会越高。最后,一句话,不贪多,很多时候需要明白“少即是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