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从年中开始,彼岸君共看了约36本书,简单归了一下类,其中学习思维类10本,人文科技类4本,心理类7本,应用类9本,小说类5本,育儿类1本。基本上遵循同一套阅读方法,都是在Kindle上读的,读得时候圈重点,然后从Kindle上导出到Evernote上,再整理做成Google Doc保存。
记得年初的目标,是要每个月读一本书,然后做读书笔记。记忆中第一次远远超出了New Year Resolution的期待,可以坦然制定新一年的目标了。
Kindle上还有一些处在未完成模式下的书,仅仅整理了一下读完的书单,挑出其中的10本,推荐给大家。
1.《如何阅读一本书》 莫提默·j.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查尔斯·范多伦(Charles Van Doren )
你真的懂得怎么“阅读”一本书吗?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它比你直觉感知的要复杂那么一点点。
虽然它的内容已经零散地出现在各种微信文章和媒体上,但如果认真想把读书当成是增长智识而不只是休闲的活动,还是建议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读书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适合不同的类别和场合。
精华选读:
当我们谈到“阅读”时,可能是指(1)为娱乐而阅读;(2)为获得资讯而阅读;(3)为追求理解力而阅读。
我们就可以粗略地为所谓的阅读艺术下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
2.《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Yuval Noah Harari)
可以说,这是一本奇书。它的副标题是“从动物到上帝”,马东曾经只截取了它其中的一小部分做演讲就已经足够震撼。一本混杂了历史,人类学,生物学,生态学,社会以及心理学的跨时代作品,最好看也最震撼的人类史。
通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融合统一和科技革命的进程,人类是怎样一步一步由任自然操控的“动物”演变成能够“呼风唤雨”的超级物种的?
精华选读:
从认知革命以来,智人一直就生活在一种双重的现实之中。一方面,我们有像是河流、树木和狮子这种确实存在的客观现实;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像是神、国家和企业这种想象中的现实。随着时间过去,想象现实也日益强大;时至今日,河流、树木和狮子想要生存,有时候还得仰赖神、国家和企业这些想象现实行行好、放它们一马。
通过文字创造出想象的现实,就能让大批互不相识的人有效合作,而且效果还不只如此。正由于大规模的人类合作是以虚构的故事作为基础,只要改变所讲的故事,就能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只要在对的情境之下,这些故事就能迅速改变。
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建构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
从我们所知的纯粹科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本来就完全没有意义。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人类的行动没有什么神圣的整体计划,而且如果整个地球明天早上就爆炸消失,整个宇宙很可能还是一样这么继续运行下去。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不能排除掉人类主观的因素。但这也就是说,我们对生活所赋予的任何意义,其实都只是错觉。
3.《异类》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
这是一本有点特殊的“成功学”著作。与其说它教人怎样成功,不如说它是在发掘和提醒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导致成功的因素。在这本书里提出了被广泛引用的“10000小时定律”。它的主要论点有下面几点:
1。成功人士可能会得益于某种隐蔽的先天优势的不断积累(多种来源:生日地点环境种族),从而和他人拉开差距。
2。与天赋相比,后天努力和刻意练习对成功的巨大作用。
3。在智力超越门槛值后就不再成为决定性因素,在“协同培养”的模式里更易获得的“实践智力”是成功关键。
精华选读:
成功人士并非白手起家,他们以某种形式获得家族的荫蔽和支持。那些最终变得卓尔不群的人看似完全依靠个人奋斗,其实不然。事实上,他们一直得益于某些隐蔽的先天优势,或是非凡的机缘,抑或某一文化的特殊优势;这使得他们学得快,干得多,以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方式认知世界。出生的时代与地域对个体的影响巨大。而我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我们的祖先留传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已限定了我们获得成功的方式。因此,只关心成功人士是什么样的人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探究他们从哪里来,只有这样才能明白为何某些人成功,其他人则流于平庸。
拉里奥把中产阶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风格称为“协同培养”(concerted cultivation)。这种模式倾向于“发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作为对照,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策略为“自然成长”(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这些家长只把抚养子女成人看作自己的责任,
“权利”意识这种说法在当年含有贬义,但拉里奥的意思却是褒义:“这些孩子的行为表明他们认为自己有权提出自己的特殊要求,有权参与制度互动。他们在各种情景中更加自如,愿意分享信息,并希望赢得别人的关注……通过互动来满足自己的偏好是中产阶级子女的一贯做法。”他们对游戏规则很熟悉。“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虽然才上四年级,但已经能站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基础上行事了。他们要求老师或医生调整办事程序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自主性、复合性、付出与回报的关联性,以上3点是任何一份称得上令人满意的工作应该具备的属性。能赚多少钱并不是使我们快乐的最终源泉,使我们快乐的源泉是这份工作在多大程度上能让我们实现自我。
4.《影响力》罗伯特·B·西奥迪尼 (Robert B. Cialdini)
豆瓣上有人说,这是一本“防骗指南”,我看过的感受也大概如此。读这八个原理的时候,你可以闻到传销变种、成功学、宗教、恐怖组织、政党等等的味道。这些原理是什么?怎么保护自己?我专门做了一个思维导图。
精华选读:
实验的结果很清楚:当人们觉得事不关己时,他们完全依赖“专家的话一定是对的”这一规则,说服他们的不是讲演本身,而是讲演者在教育领域的造诣和地位;而当人们会受到这一主张的影响时,他们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他们基本上忽略了讲演者的专家身份,说服他们的是讲演本身的合理性。
给予是一种义务,接受是一种义务,偿还也是一种义务。互惠原理概括起来说就是一种行为应该用一种类似的行为来回报。很多时候都是交易的一方单方面既决定自己以什么样的行为来造成负债感,也决定对方以什么样的行为来消除负债感。
一个人的行为比言论更能暴露他的真实想法。换句话说,自己的行为正是人们据以判断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的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聪明的父母知道什么样的理由会对他们的孩子起作用。这里的关键就是,这个理由要能够让孩子们既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越是不包含可以觉察的外部压力就越好。对做父母的人来说,挑选一个恰如其分的理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个努力却是绝对值得的。能不能找到这样的一个理由,很有可能意味着短暂的服从和长期的承诺之间的分野。就像萨谬尔·巴特勒三百多年前所写的:“那些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服从的人,他们的想法一点也没变。”
一个保护我们不受权威地位影响的方法就是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我们对权威及其象征对我们行为的深远影响力通常都估计不足,当它突然出现在某个依从环境中时,我们往往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因此,一种自我防卫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对权威保持高度的警觉。有了这种警觉,同时也意识到权威是多么容易假冒,在遇到有人想要利用权威来影响我们的场合,我们自然就会采取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依从业者赚钱的愿望不应该成为我们产生敌意的原因,因为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同样的愿望。他们真正的罪状,也是我们不能容忍的一点,是他们赚钱的方法威胁到了我们的捷径的可靠性。我们必须借助稳妥可靠的捷径和经验来应付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生活,这不是一种奢侈,而是一种必要。
5.《成功,目标与动机》 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
这是一本比名字更严肃的心理学书籍,虽然它貌似讲得是“成功”,我认为它其实是讲的是,怎样在真正的动机驱使下追求目标,从而进入人生的正反馈循环。
这是一本安安静静讲道理的书。此书中最重要的信息是:人是可以改变的。改变不容易,但在正确的动机与方法的引导下便是可能的。
精华选读:
你也许要问,究竟是对工作的满意度能激发更好的表现,还是好的表现使人对工作更加满意?答案是,两者皆是——对工作的满意度使人更致力于为所在机构工作,对自己更有信心,从而会给自己更多的挑战,这又带来更好的表现和更大的满意度,周而复始……制定具体而具挑战性的目标便创造了成功和幸福的无限循环。洛克和莱瑟姆称之为“高绩效循环”。你在生活中也可以开始这样的循环——第一步便是制定一些非常具体且困难得合理的目标。然后你要用最能给自己动力的方式来看待这些目标,才能进一步提高成功机会。
比如说,你选择的目标会影响追寻目标之路的兴致和趣味。它能影响到你会有多容易焦虑和沮丧,也能影响到忧愁来袭时你如何做出反应。最重要的是,它不仅能决定你的动机有多强大,还能决定面对困难时你能坚持多久。
当我们被自己的愿望所鼓舞时,我们自由地做出来源于兴趣的举动而不是被迫强行执行任务。这就是心理学家所指的“内在动力”。现在看来,这是最好的一种动力。
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们对自主权、关联感以及胜任力的需求一次次受挫后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肤浅的外在价值目标上。最强的动机和最大的满足感来自自己选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