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一起发力,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单靠其中任何一方,其力量就会削弱,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有力配合,从而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甚至是毫无功效,在这里并不是说家长们不支持,而是方式方法不对导致的,目前主要有这几种的家庭教育为主流。
一、焦虑型
这样的家长对孩子万分关注,时刻都不放送,要求也非常高,每次考试家长看的比学生重要的多,无形中给学生造成非常大的心理负担,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厉甚至苛刻,比如:孩子经常考试都是班级里的第一名,偶尔考个第二,家长就会严厉的质问,到底咋回事是不是近段没有认真学习,还是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呢?然后电话打给老师,询问情况,孩子此时的内心是比较惶恐的,甚至是害怕考试的,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出现。再有的家长就是不管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满分原则,其实做老师的都知道满分是不好得到的,特别是考试题出的非常灵活,稍微不留神就不会满分了,这样的家长可以说是完美主义者,不是说不好,而是应该从多方面看问题,只要孩子能把知识掌握住,分数自然不会太差,也不能要求的那么严格,把自己每天弄的紧张兮兮的,确实有必要改正一下。
二、攀比型
用孩子的成绩作为炫耀的资本,是当前比较流行的,凡是成人聚集的地方如:餐桌上、赌桌上、婚礼上等等人多的地方,就是那些优秀孩子家长炫耀孩子的主战场,在众人的羡慕的目光里找到满足,却不知伤害了那些孩子智商一般的家长,俗话说得好,孩子都是自家的好,在别人滔滔不绝炫耀孩子的时候,谁都想说说自家的孩子,可是你的孩子没有人家的优秀,自然也就失去了资本,有的家长无所谓,你说你的,我的孩子不够优秀少说罢了,可是有的孩子家长会因此而迁怒于自己的孩子,回家后会说看看人家谁谁的孩子,看看你咋那么笨呢,我咋会有你这么个小孩呢,真是笨死了,在孩子不知情的的时候无端被骂了个狗血喷头,怎能有好的学习心情,家庭教育荡然无存。如果恰好这样的孩子正在写作业,慢慢吞吞的,写的作业极不规范,又出现多出错误的时候,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弄的全家鸡飞狗跳,作业质量更差了,学生心里更怕了,觉得自己更笨了,攀比孩子是最不可取的,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但是在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也应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切不可收到别人的影响,让自己后悔莫及!
三、放任型
这种家长就是完全放手任其发展,他们只负责给孩子提供坚强的经济后盾,具体孩子的教育一概不管,好像自己是个局外人,对孩子的教育一无所知,甚至上的几年级都不清楚,更没有时间陪孩子了,有的是大把的金钱,把教育完全托付给别人,托付给学校,这样的家长始终认为,只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上学的平台就行了,学好学坏全在老师了,要不就是全在学生了,自己只负责衣食住行,这种缺少家庭共育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学习没有兴趣,感情淡漠,干事情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什么事都需要老师去分配,没有主动承担的那种勇气。还有一部分就是什么也不干,更不爱学习,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只是自己做小动作自己玩,好像永远都长不大似的,对孩子的性格培养也是不利的。
四、民主型
这种家长最受孩子欢迎了,他们往往能够和孩子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位置思考,遇见问题让孩子想法解决,自己只当军事,顾问,决定权是孩子的,有时候你越是放的开,孩子越是自侓,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能够替别人着想,体谅别人,不固执,即使在学习上碰到困难,也能够想法去解决,让让人感觉孩子懂事理,也能很好的和别人交流,身边的朋友也多,最后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取得好的成绩,长大后也能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五、追责型
这一类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关注比较少,甚至和孩子没有什么交流,孩子每天在学校发生的事都不大和家长说,即使有点小问题,家长也是不问青红皂白的,直接站在自己孩子立场,挑对方的理,不管对方是对还是错,最后都是他们的对,久而久之,小孩就会养成我行我素的习惯,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所做过的事在他父母找事和追责的过程中,都成为对的了,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无视校规校纪,自以为是,谁都不放眼里,甚至最后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当一回事,总是错误不断,家长发现问题后为时已晚,孩子性格已经形成,不容易再改变过来,导致身边朋友少,不能经历挫折,有问题逃避,推脱责任没有担当,这样的性格走到社会上也是非常危险的。
总之不管怎样,只有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性格,拥有健全的人格,让其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