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热点频出,大数据、3D打印、互联网+、VR/AR、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到现在的数字化,各种概念粉墨登场之后,我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数字化到底是干嘛的?十三五规划里我们还在在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呢,咋就现在各种渠道都在谈数字化了?
我也翻了一些报告,它们对于数字化的解读也基本快赶上中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我想一个理念或者概念的提出必然有其时代的背景和相关产业、技术的积累所导致,说白了就是“存在就是道理”。我不是学术或者研究机构的人,所以搞不出深奥的体系和框架。但是我想如果抛开发砸的理论研究,也许可以简单看看数字化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的理解是信息化解决的效率问题,而数字化解决的是能力问题。效率和能力怎么理解呢?先来看看这样的例子:
考虑到中国几千年的农耕历史,我们就先看看一个农民的效率和能力问题。远古的先民们从风采露宿且饥饱不定的狩猎、采摘生产方式,最终实现农业种植的转变,毫无疑问是能力的提升。会种地以后,工具从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则主要是效率的大幅提升,因为工具的改良让每个人干起活来更快了。而耕牛的出现则是关键的能力提升,因为耕牛突破了人类个体能力的局限,使得大面积开垦和种植成为可能。在这种能力没有被突破前,要多收粮食就只能靠更多的人和牛去地里挥汗如雨。而且由于节气的时间基本固定,那么就迫使人们想办法提升效率,在有限的几天里尽可能多地去干完更多的活儿,于是工具就不断地被改进和创造出来。工业革命以后,化肥、机械等等新技术的出现再一次提升了农业的能力。有限的耕地和人员就能产生更多的粮食。以中国为例,农业在上千年的发展中粮食亩产的变化并不是很大,因此直到解放前平均粮食亩产也就不到400斤,而到了1965年由于育种、化肥等技术手段的普及,粮食亩产就超过了1100斤。
再结合我现在乘坐的高铁,回想这些年的一个变化。我上大学的时候,火车时速基本还没有超过120公里,买车票则必须去售票点去排队才知道有没有那种老式的硬质车票。最可悲的情况是好不容易排到你了,结果窗口里的人告诉你她这里没有你要的车票,也许其他窗口还有不过你要接着排队。后来铁路系统信息化了,买票愈来越方便,但是回家的时间基本还是那么长。所以这个阶段信息化解决了效率问题,客户服务效率、铁路调度管理效率等等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一系列的效率提升,才为高铁的到来做好了准备。高铁不可不谓是铁路的一次极大的能力提升,这次提升直接冲击了航空业的部分市场。人们从来没有想过铁路有一天会导致航空公司大面积退出800公里客运市场,而且欧亚大陆桥的速度运力提升使得中国东部沿海的商品在2周内到达英国伦敦成为可能,也将极大地影响了原本需要超过20天海运的国际期货交易格局。
从上面的例子简单看一看能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就是当能力没有大的突破时就靠不断优化效率取得进步,就像古话说的“勤能补拙”。当效率提升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则会激发能力的飞跃,这种飞跃往往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颠覆性创新”。
从二战之后大致经历了电子时代、信息时代,两个时代之间都是专注在当时技术能力基础上的效率优化,而每一个时代的到来都是能力的一次飞跃。我们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大力推进信息化,是因为有太多的领域都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借助信息化的推进,大量的手工信息整理和传递被应用程序和网络所轻松搞定。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流转更加高速,也是商业决策有了充足的信息来支撑。订单处理更快了,库存周转也更快了,但是生产方式等还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从2010年业界就开始讨论C2B模式,但是并没有广泛地被大众关注和接受。我也曾经使用“必要”App采购过一些商品,差不多50天的交货周期对我而言实在是太久了。之所以要这么长的交货周期应该与产线排班、物流管理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在移动互联网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传统行业还是有很多的局限需要去突破。
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3D打印、新型电池、材料科学等等不同领域的技术进步,让众多产品、服务的能力跃升成为可能,再结合当前受人瞩目的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兴起,因此数字化转型的理念也就自然兴起。如上文所说,我认为数字化对企业意味着一次能力的提升和突破,它与更多关注于企业效率改善的信息化是有本质的区别。信息化使得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流转更加高效,因此企业的产量提升、成本更加合理,从而带来更多的营收。但是企业的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并没有突破型的改变,因此,现在工业品的制造还是要靠单一产品的大量制造来消化研发、制造的成本,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往往要等两年才能用到新一代的iPhone手机。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全面地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从设计到交付都需要随之而改变,否则就只能被时代所淹没。
时代进步的脚步走到了当下,数字化将逐渐开始深刻改变企业的能力。作为企业实现数字化的基础,云计算让更多企业可以便利的获取较低成本的计算资源,从而使得很多原本受资源限制无法完成的设计、研发可以开展;3D打印及纳米技术等的成熟也会极大地降低模具加工、零部件加工的成本并可以快速交付;近两年最热门的人工智能在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人脸、语音和自动驾驶等方面的成功应用外,也可以与大数据和物联网结合来应用于工业的智能检测、参数调整和维护预警等方面。众多新兴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个性化商品、小批量快速迭代商品从设计、制造、物流和售后服务各个层面都发生质的转变成为可能,这也是数字化的发展远景。商品生产的模式变化,自然而然就会对所有社会行业都带来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