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走步机总是闹情绪,网络时不时断下链接,然后自动又连上,这样反复就会导致最终的数据有误差,以至于总步数超过17696,相当于登顶2次珠穆朗玛峰的步数,只是意义上的登顶,真实的登珠峰难度要难的多的多。
晚上在外边瞎溜达,路过一家彩票店的时候,不经意看到新奇的一幕:一个年轻的父亲,坐在一个凳子上,用有限的右手在桌面认真的写数字,专注的很,应该是要买六合彩,如果是刮刮乐反倒就容易多了。为什么是有限的右手?因为左手搂着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两眼炯炯有神,盯着爸爸在桌子上呕心沥血算出来的一串神奇的数字。不知道孩子能不能看得懂,不知道孩子的父亲带着孩子一起来买彩票,有没有想过可能对孩子会造成影响,也许认为孩子还小,啥都不懂,也许只是孩子没人带,走到哪带到哪,仅此而已。
说起彩票,2011年的时候买过一次3张刮刮乐,一个当时的同事有买六合彩的习惯,非得拉上我一起去,于是就买了3张2元面值的刮刮乐。第一次体会到狗屎运,来得很突然,3张愣是刮出了502元的奖金。就在我买那3张前一刻,有个人一连买了20张2元面值的刮刮乐,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中奖以后,做了两件事:
第一,兑完奖金以后就没有再买了,见好就收。
第二,奖金分了200元给到那个带我买彩票的同事,这份幸运是他带来的,正常情况下,我是不会买彩票的,是他怂恿才买了3张刮刮乐。
之所以不会买彩票,除了概率比被雷劈10次都低以外,相信勤劳致富。如果真的中了一等奖,我相信那笔财富是我所不能驾驭的,在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以前,财富越多,只会越迷失自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不见得就是多多益善的,俗话说,贪多嚼不烂。
关于彩票,还有一个好玩儿的故事,罗胖(得到APP创始人)讲的。原来有个人想给罗胖提供一个免费做广告的机会,就是可以将得到的广告印在彩票背面,想一想是多大的流量(据不完全统计,14亿人有近半数买过彩票),而且还不用花一分钱,结果被罗胖谢绝了。原因也很简单,虽然广告流量确实大,而且不用花钱,诱惑力真的很大,但是,买彩票的人是什么类型的人?得到的用户是什么样的人?二者有什么必然联系吗?这样一想,确实没什么机会重合。买彩票的大概率是不爱学习的,所以才寄希望一夜暴富,而得到是知识服务提供商,用户自然是要来学习知识的。如果在彩票的背面打了广告,先不说效果,就这个行为本身,怎么跟自己的用户交代?一旦这样做了,用户会怀疑得到这家企业的价值观,进而会失去很多亲用户的。乍一看罗胖是多么的高风亮节,实则背后是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的相对正确的结果,放弃或者拒绝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最优解。
同样是彩票相关的故事,结果却各不相同,有趣的很。
好了,今天成长365到此结束,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