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姐姐
身边的很多小伙伴在平时聊天或聚会中不经意间的表达,我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想要学习心理学。
为什么想学心理学呢?
我想多半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学了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获得对这个世界的掌控感,从而获得心理安慰,获得精神支柱。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仅仅是上述原因,你学习的多半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心理学”。
一、“心灵鸡汤”和“心理学”的区别是什么?
心灵鸡汤不是科学,心理学才是科学。
心灵鸡汤是从经验角度出发,它会告诉你,你只要怎么样,就会怎么样。
比如,你只要努力学习,成绩就能提升,你只要勤奋的工作,就能涨薪。
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些人很努力的学习,一些人很勤奋的工作,但是,依然成绩得不到提升,薪水还是和一年前一样。
有句话说得好,叫做听了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了这一生,就是这个道理,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那如果是心理学,它是不会告诉你只要你怎么样,就会怎么样。
它会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做什么样的事情,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以及这个结果发生的概率是多少,一切都是有限定的。
比如,2005年有一项研究,是用计算机软件来训练有多动症的孩子,发现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工作记忆。
这听起来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因为看似玩电脑上的小游戏,就可以提升智力。
但是,很显然,对多动症孩子有效的方法,不见得对你的孩子也有效。
事实上,科学家的确没有发现那些计算机软件的注意力训练,可以让正常小孩子提升智力。
非常简单的道理,你不能把针对一个特殊的人群的研究发现,随便用到正常人身上。
它是不能随随便便推广,在推广前,你得考察他的环境背景,他的主观因素,考察他的行为是怎么样,而且这个结果也是有概率的。
所以,有时候心理学是让人很绝望的。
大概是由于这种绝望,让真正的科学难以推广,反倒是类似“心灵鸡汤”的伪科学很有市场,这是家长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几天,三个月孩子被睡眠训练闷死的新闻看了真的特别令人心痛。
这其实也是给家长一个警示,不要随便相信什么科学育儿。
在选择课程前一定要了解,他们这个方法基于什么理论,有多少孩子学习过,以及学习这个课程的孩子是什么样的背景的,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因为身体心理发展非常快,特别需要父母的注意。
比如,有个研究是这么做的:把一群孩子 招进来,做6个月的训练,然后一测他们的智商,果然提升了,这能说明你的训练有效吗?
其实,即使不做训练,孩子在6个月里本来智力就会往前发展,所以,他们还要有一个对比数据,就是不做你的训练,孩子的智力是不是就低于做你的训练的孩子,考虑到范围很大,那么可以考虑缩小范围,找一些附近的孩子做做测试也是可行的。
像这个学习睡眠训练的家长也是,如果事先能够了解婴睡眠的专业知识以及这个训练营的理论体系,就能发现他们这个不靠谱,就不至于造成这样的悲剧。
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心灵鸡汤”和“心理学”的区别,不要随随便便的就被“心灵鸡汤”蒙蔽了双眼,造成悲剧。
二、“心理学”学什么?
心理学看似内容很多,研究很广,但是如果搞清楚心理学的定义,那么就能让我们去繁从简,不至于迷失在浩海的心理学知识海洋里。
那心理学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世界上存着两种现象,一种是物质现象,一种是心理现象。
而心理学研究的就是心理现象。
而这个心理现象又分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和人格。
那心理过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认知;
就是我们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
了解这个部分是非常有意思的,
比如说,为什么男士总是会被身边的美女吸引;
为什么刚刚记住的电话号码转眼就忘记,但是别人欠你的钱,你能记一生;
为什么孩子总是爱走神;
还有为什么孩子怎么努力,学习成绩都不好,都能从这个部分找到答案。
那我们的《做孩子的学习规划师》主体内容也是来自于这一部分。
2.情绪;
相信这一部分你一定不陌生,而且你是否觉得,如果没有情绪你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好,因此,想要把情绪扔掉对不对。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没有情绪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在《情商》这本书里记载着这样的一个案例。
有个小伙子,为了控制严重的癫痫发作,通过手术除去了杏仁核,在这之后,他对人群完全失去了兴趣,宁愿独自坐着,与世隔绝,尽管他的谈话能力完全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他已经认不出原来亲密的朋友、亲戚,甚至是他的母亲,他们因为他的冷漠痛苦不堪,但他却无动于衷。
我们知道杏仁核是主管情绪的大脑。
没有了杏仁核,也就失去了情绪,没有了情绪,你还觉得生活有意义吗?
要知道,当你喜欢一个姑娘,推动你向她表白的也是情绪。
3.意志过程;
相信这一部分也是你所头疼的,想要完成一件事情,但是每次都半途而废,孩子,跟他说了好多次了,还是不好好学习。
为什么你做不到。
很有可能是意志力不够。
还有我们总觉得青春期的孩子爱冒险,就像一输没有刹车装置的劳斯莱斯。
这个可能是他自控力不够。
那是什么导致他的自控力不足呢?
在这一部分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而人格则包含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先来聊聊心理倾向性。
在做心理测验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会被问到这样选择题,并且只能二选一:
A.你喜欢和朋友在一起;
B.你喜欢一个人独处;
你可能会很难选择,因为你很有可能即喜欢和朋友在一起,也喜欢独处怎么办?
其实这个答案并非说是你一个人独处就不喜欢和朋友在一起,而是说,与朋友在一起,你更喜欢一个人独处,或者是比起独处,我更喜欢和朋友在一起。
这个就是在找你的心理倾向性。
那在人生不同的阶段,这些倾向性也是会有所变化的。
比如,在儿童时期,你做事情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兴趣;在青少年时期,你在做事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与你的理想相结合;到了成年期,你可能会更多的是如何平衡现实与理想等等。
讲完倾向性,我们再来聊聊心理特征:
你可能见过这样的人,尤其是心理学家,他能够通过一眼看穿别人背后的真实意图,并且推测他下一步的行为,通过来说就是对的。
比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博士就有一项这样的特异功能,他只要观察和聆听一对夫妻5分钟的谈话,便能预测他们是否会离婚,且预测准确率高达91%。
还有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都是基于一个人的心理特征比较稳定相关,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
这里想跟大家讲讲个性和性格的区别。
个性是天生的,没有好坏,比如,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而性格是后天教育发展出来的,例如,我们说一个孩子好有爱心啊,或者说一个孩子太自私,像这种性格特点通常与孩子所接受的教养相关。
简单来说,内向的孩子他的父母可能是外向也可能是内向,而一个自私的孩子,他的父母多半也是自私的。
好啦,最后总结一下:
学习心理学,首先要分清什么是心灵鸡汤,什么是心理学;
心灵鸡汤主要是基于经验而来,他会告诉你,你只有这样,才会这样;
心理学则是基本研究,在特定条件下,才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并且这个结果发生的概率是多少,也就是说一切都是有限定的。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又包含知、情、意三个方面;
人格则包含倾向性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最后,我给你出道思考题,你觉得育儿观念是绝对的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