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过年,是件值得期盼的事儿。
临近年底,长辈们会开着三轮车去赶集,穿过乡村的小路满载归来。家里就会多出许许多多的年货,接着长辈们就会忙碌起来,那间平日里空着的屋子,也变得丰富多样了。
一块硕大的猪肉,和羊肉牛肉排在一起。各种新鲜的蔬菜,规规矩矩的摆放到一起。一大捆的葱,好几串的大蒜,两串红红的辣椒,都挂起来。还有蒸好的大馒头,白白的软软的。还有圆圆的肉丸子,香香的,却不允许小孩子靠近。还有比盘子还大的鱼,眼睛瞪的鼓鼓的。还有一袋子炒熟的花生,一袋子的咸瓜子,还有一袋儿有漂亮颜色包装纸的糖果。还有禁止小孩子靠近的地方,那里放着长长的红蜡烛,祈福的香纸,金元宝,以及大号小号的鞭炮和二踢脚。屋子里被年货堆的满满的。这时候,堂屋的位置会摆放一张铺了红布的方桌,摆上香炉,开始准备过年。
而孩子们最期待的,是长辈们给发鞭炮的时候。大人拿着一股小号的鞭炮,一个一个的摘下来就成了炮仗,发给乖乖围在一起的小孩子们,小孩子们不挤也不抢,伸开小手,把领到的小炮仗,数一数,郑重的放到衣服口袋里,拿上点燃的香,跑出门去。
方桌上有一些散放着的香,小孩子们被允许拿一根点燃去放炮仗,如果玩够了,香还有好长的一截儿,需要带回来,插到香炉里燃尽,不可乱扔,这是规矩。
孩子们是最会玩耍的。每家每户的外墙,都是红砖砌成的,而砖和砖之间是有缝隙的。他们便会把一个个的小炮仗塞到墙的缝隙里,一手拿着香的末尾,一手捂着耳朵,慢慢地用点燃的红色香头,靠近炮仗的引线。这时候会有其他小伙伴儿配合着,大喊“啪”。如果那个孩子跑的太快,没有来得及点燃,会被围观的小伙伴们笑话胆小鬼。如果转身跑的慢了,“啪!”的一声巨响,也会把耳朵震的嗡嗡直响。
一个小小的炮仗也是可以玩儿出花样的。比如来个组合,把第一个炮仗从中间掰开,但是不能掰断,把第二个完整的炮仗引线放到第一个断开的位置,点燃第一个炮仗的引线,就听见“嘶~~啪!”。第一个炮仗产生星火,会点燃第二个。这个点燃法适合胆小的或者是第一次尝试的人,可以争取到两秒的时间跑开。当然也可以连续用两个掰断的炮仗,引燃第三个,不过,这种点燃法更适合晚上,可以看见火星的样子,伴随着“嘶~~嘶~~”的声音。有时候也会有意外,第二个炮仗被引燃后开始乱窜,第三个就会不知所踪。
不过也有失误的时候,如果炮仗被掰开的太多,燃烧效果会不好,如果掰开的太少,还是会爆炸,被吓一大跳。
当然,高手是不屑这么玩儿的。他们会一手拿着香,一手捏着小炮仗,屏住呼吸慢慢的慢慢的,让它们靠近,当燃烧的小香头儿接触了炮仗的引线,高手会迅速地用全力扔出去,急转身,身后一声响亮的“啪!”。
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危险。印象中五六岁的时候,看见哥哥们都可以潇洒帅气的将点燃的炮仗扔出去,就求他们教自己。在哥哥们的一通乱比划之后,就让我自己试试,我点燃了引线不记得是怎样扔出去的,只记得满手的黑,被哥哥带回了家。后来,再没有尝试过拿在手里点燃。但又发现了新的玩儿法。
因为是土路,所以大多数人都是走中间的大路,而路边上就会有好多的碎土。只需要挖一个小小的坑,再把炮仗埋进去,用土盖好,露出一点点的引线头儿,点燃后迅速跑开,后面就会有一声闷闷的响声,伴着跳跃的飞土。因为跟平时响亮的声音差别很大,大家在跑的过程中,伴随着“哈哈哈”的欢笑。
还有一种叫摔炮儿,摔在地上就可以爆炸的炮仗。这是不常有的玩意儿,所以总是会珍惜每一个摔炮儿,在人多的时候会特意扔出来显摆显摆。一般是扔在地上,当然也有失误的时候。有一次便是不小心飞出去,飞到了另一个小伙伴的衣服上,摔炮儿响了后,衣服被烧出了一个窟窿,小伙伴被吓的哇哇大哭。我吓得不知所措。最后被家长拎着,到对方家里登门道歉,送上一件新衣。
从那以后,家里再也没有出现过摔炮儿了,可是又有了新的去处。有一个小池塘,往年到年底都是没水的,那一年的雨水却特别充沛,到过年的时候成了一弯小小的池塘,也成了小鸭子们的天堂。一段木头穿过了整个池塘,从这头可以爬到那头。爬在木头上面还可以用手舀起水来,看起来好像也捉住游来游去的鸭子。我爬在木头上面,守株待鸭,等着鸭子靠近,猛地一伸手,鸭子走了,我落水了,惊着鸭子逃离了池塘。我穿着湿漉漉的棉裤,悄悄着溜进家门,换下湿衣服,不敢出声,被长辈们发现了异样,把湿衣服放在炉子边烤干。还没来得及教训我,一回头,我又跑出了门。
孩子的眼光总是很神奇,各种寻常的东西都是玩具。那种在南边的一小片树林,冬天到了,叶子落光了,弯弯曲曲的枝丫树杈,也成了孩子们的玩伴。大家在一起比赛,看谁先爬到树上,一声“开始”,大家七手八脚的开始向上爬,人多树少,有的是俩人一棵树,互相之间还会帮助,用力往上拉拽,也有的小伙伴伙食太好,吃的圆滚滚的,怎么也使不上力气,看着其他小伙伴,在树下认真地喊加油。没有叶子的树,像是少了温柔的保护,干枯的树杈会把小手扎的生疼。但是不怕,回家,让母亲轻轻的吹一吹就好。
儿时过年,是件有趣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