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于2015年毕业于北京某211的知名大学,平日大学轻松的环境让刘明并未对未来做太多的考虑。直到毕业的前半年,刘明看见周围的同学有的陆陆续续地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有的认认真真地准备考研,内心才有了一丝担忧,于是急急忙忙的投入到找工作的人群中,但是由于秋招季已过,刘明并未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刘明又想到了考研,平时成绩平平的刘明心知不可能获取保研资格,于是花了3万元报了考研补习班。因平时上课未认真学习,加之考研准备时间较晚,刘明渐感有些吃力,匆匆忙忙参加了考试。考研结束后,恰逢春季校招开始,于是刘明有投入了春节校招的大军中。因为秋季校招的招聘基本已满,春节校招的职位更是寥寥可数,加之工资未达预期,刘明并未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出意外,刘明考研也落榜了。这时的刘明内心迷茫了,考研失败、工作失利的他不知道未来应该何去何从。吃散伙饭的那一天,他看着室友或金榜题名、或手持offer前程似锦,刘明暗自下定决心,再备考一年。那知一年又一年,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为了考研,家中不惜给刘明报最好的考研班,一共花完了家中20几万的积蓄,还欠了一大笔外债。反观刘明,一次次的考研失利,让他的性格越来越孤僻,整天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学习,缺少与外界交流的他,已经和整个社会完全格格不入,他只待金榜题名时,一朝皆尽天下知。
这社会上何止一个刘明,找工作失败,考研失利不知是多少人的缩影,他们不知道将来该何去何从,只能选择二战、三战考研,但一次一次的失败,不仅让他们内心饱受打击,还成为了人们心中新型的啃老族。
中国人心中自古都有“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所以才有多少家庭争相购买天价学区房,花几千元上一小时的私教课,上几万元的培训班,但忽视了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也未教会孩子面对挫折时应有的良好心态。
当然考研风气的盛行,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息息相关。下表为2010年至2020年中国毕业生的人数统计信息: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还在不断攀升,但是经济发展又无法带来那么多的工作岗位来缓解就业压力。现在中国的就业压力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来气,他们一方面只能靠读研来缓解就业竞争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只能在研究生的学业中更加内卷。
考研固然没错,但是多战考研并不鼓励。多战考研本来就会产生一笔不小的花费,没有实际的收入,会给普通家庭的父母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考研会花费许多的时间,这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机会成本。如果多次考研失败且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整个人和社会完全脱节,没有任何的生存技能,那么很大可能只能一辈子依靠父母,做一个巨婴,终生啃(坑)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