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开手机,收到了久违的远志的信息:老师,我想转行做教育,有这个念头有几年了,还打听过,考教师资格证的年龄也过了,现在做老师都需要硕士博士学历。做企业培训个人履历也不够,同时也担心转行后收入会减少。我喜欢分享和学习,这些年在公司做管理者,也没有停止过培育部署,我会是叶公好龙吗?
如果是别人这么想,也许我会觉得有些悬,但是远志的想法在我看来很可能会变成现实。
远志是我认识的一位职场常胜将军。我认识他时,他在一家高速成长的民营企业做人力资源管理,由于他积极进取,脚踏实地,且教育背景良好,在一群土鳖派的管理者中很突出,深得老板赏识。很快,远志就被调到生产部门去锻炼,可以看得见的提拔就在眼前了。但是,经过慎重的思考,远志觉得这个平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他对自己做了全方位的职业规划,他认真地进行了职业人格、职业兴趣测试,进行了个人职业发展的SWOT分析,他坚信自己应该站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在即将迈上一个职业新台阶的关键时刻,远志毅然选择了离职。那一年他不到三十岁。
离职后的他进入了一家上市民营公司,他并没有进入他熟悉的人力资源领域,而是从生产运营管理、从基层主管开始干起。那是一家著名的拼命三郎公司,高薪高压高竞争。我有很多朋友同事慕名跳槽,却因工作高压、无法兼顾生活,很快就离职。
距离越来越远,联系渐渐少了。但是,问候和祝福却从未断过。
记得,新工作开始时,他说这个公司才是真正的创业公司,尽管已经成功上市,但是自上而下的创业氛围很浓,想窝在舒适区恐怕只能永无出头之日了。问他累吗?他说很累,但是收获很大,那种不断突破能力边界的紧张感和成就感,就是职场最好的兴奋剂。
再次联系时,他已经做了生产运营部门经理
再联系,他成了生产运营副总
后来,他又做了事业部的副总
……
又过了几年,再联系时,他儿子已经好几岁了,而他自己则被调任异地新成立的公司做总经理了。这一年他不到40岁。
主动拥抱不确定性,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写满了远志的职业履历。既敢于突破自己,又能扛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地专注深耕,我没有理由质疑40岁的远志的下一个目标。
2
嘉佳,家在河北农村,大学在一个二线城市上了一个普通的本科院校。毕业后,她留在这个城市的一家500强外企。中小城市、大企业,常常就是高稳定生活开始。嘉佳同期的同学、同事们纷纷都恋爱结婚生子。嘉佳,却一直用超乎寻常的认真专注,以不与庸常妥协、不与大众合群的姿态小步快跑着。在周围的那些安于岁月静好、抱团取暖的小伙伴们中,她显然是一个异类。虽然小心翼翼地藏住自己的“野心”,嘉佳仍然受到了沉默平凡的大多数的排斥——有时候,你的努力上进会让那些安驻在舒适区的同类感觉到不适。多少人因为害怕被孤立而假装合群,嘉佳开始也努力过,但是,她很快清醒过来:这儿不属于她。
我猜想嘉佳就是在那个时候决定离开的。“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嘉佳抓住公司在江浙筹建分公司的机会,毅然离开了那座她学习和工作了整整7年的城市。每个创业初期的公司都是各种忙、各种累、各种不确定。她的努力进取却在新的职场得到了认可。在新公司工作了2年后,她再次离职。这次她进入了北京的另一家更有实力的500强公司的中国总部,她做了销售支持。过去的5年的孤独寂寞带给她能力经验的积累和闯荡世界的底气,这使她很快脱颖而出。她一面满世界地飞来飞去,一面读出了帝都名牌大学MBA。一面在美丽的江南给自己安置了一个小小的窝,一面重拾心里的舞蹈梦想。
嘉佳几乎从来不上QQ和微信,我在她有限的几个动态中发现了这么一篇文章《首先记住你是一个女子,然后忘记你是一个女子》。
再次见到嘉佳时,是她来我的城市讲课,三十多岁的她褪去了初上职场的小心翼翼,言谈举止中多了笃定自信。“我已经摸到了这个职场的天花板了,再往上,就没有中国雇员的职位了,我该如何突破自己呢?”嘉佳问我,又像在问自己。
我注视着嘉佳,眼神温和却坚定。从职场小白到职场精英,这个肤白貌美、苗条轻盈的女子,赤手空拳,却拼尽全力地坚持做喜欢的自己,过想要的生活,走更远的路,读更多的书……我知道她早已不缺乏安全感了,她也不需要别人的建议。未来就藏着她的近乎自虐的自律中。
送走嘉佳后,我翻看她的朋友圈,发现就在前一天,她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毕业十周年纪念,岁月流逝,奔波不断,那时的我和现在的我,岁月给予我机会,变得更好,也给予我皱纹,看得更透……人生向上向美,永葆活力,在路上。
3
当我审视这两个职场白骨精时,我发现了一下的几个秘密:
一、 拥抱不确定性,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获得反脆弱力——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主动改变。
安全感的缺失可以说是当下最普遍的焦虑。从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高盛交易员、到华为清理35岁以上的老员工、再到跳楼的中兴中年工程师和“我36岁了,除了收费我什么都不会!”的唐山收费大姐。时代的变化扑面而来,当我们总算安定下来了准备岁月静好的时候,却发现越来越年轻化的中年危机已经悄然来袭,当我们开始迭代升级、弥补Bug时,又发现和我们抢饭碗的除了年轻人还有机器人……
安全感究竟来自哪里?一个体制内的稳定的工作?一个许你未来的知心爱人?是的,这些都会带给我们一定程度的安全感,但是真正可靠而持久的安全感,一定是来自于主动迎接变化,来自于向内求——“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很多人守住一份稳定的工作,自以为找到了永久的饭票。孰不知,在你准备坐享其成、停止迭代的时候,危机已经悄然而至。所有的“稳定”工作背后都是隐藏高风险。其实,在职场上,最大的风险就是追求稳定。盲目追求稳定,人就一定会失去抵抗风险和变化的能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家民族如此,组织个人亦然。甚至就连生物的基因都是这样进化的,一切种群的进化都是建立在适应生存竞争的基础之上。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
“现状偏见”几乎是所有人都有一种思维倾向,不喜欢冒险,喜欢维持原状。这是我们大脑程序里的一个巨大bug。这是人性使然。内心真正强大就是要对抗我们的本能,别贪图稳定。当一个人有能力面对随时出现的变化时,他的内心才能变得强大起来。与其被动改变,不如主动出击,拥抱变化,悦纳不确定性,你将会中不确定性中获得真正的反脆弱能力。
二、 真正建立成长性思维——奇迹是由成长型思维的人创造的。
如果简单粗暴地把职场中的人按照思维模式分类,大约中存在两种职场亚人种:固定型思维亚人种和成长性思维亚人种。
固定性思维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常常是非好即坏,不是夸大优点就是放大不足,他们常常缺乏必要的觉察,很难客观理性具体地分析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和劣势,认知的模糊常常带来应对的草率,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常常就归因于命运,给自己和他人贴上一个Loser身份标签,而非认真分析原因,寻求改进。因而也很少去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因为固定性思维的人,倾向于归因于外,归因于不可控的天赋、命运等因素。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生命体验充满了宿命感和无助感。
而成长性思维的人,心态开放,他们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他们对待挫败是一种解
决问题的态度。他们具备一种冠军心态------从挫败中看到更好的未来。在他们看来:失败是一个行为,一种尝试,失败往往在告诉自己哪些坑必须绕过,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挫败对他们而言是一笔财富。他们就是能够将挫败价值最大化的小强。成长心态让他们常常有意识地寻求反馈和指导,他们努力探索自己的天赋优势,但是更加崇尚努力和实干,因为他们相信,未来的自己会优于今天的自己,他们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生长。他们的成长贯穿整个生命过程。远志和嘉佳,从未对自己的未来设限,他们渐渐长成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三、 真正的自由来自于自律——你是否能成为了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取决于你的自律有多强
很多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梦想。自由恐怕是当下的国人最想要的东西了,到底什么才是自由呢?真正的自由,不是身体的自由,不是财务的自由,而是心灵的自由。而获取自由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自律。
人生最可悲剧的事,莫过于胸怀大志,却又虚度光阴。多少人,一面梦想着美好的未来,一面懒癌发作,追剧、刷手机……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指出: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自律开始似乎很痛苦,但是坚持下来收获的会是不断突破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人是一种寻求目的和意义的动物,缺乏目的和意义感,总会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不经意间击溃你的整个生命大厦。而树立目标,用高度自律去实现目标,就是过一种有意义感人生的第一步。
混沌大学的李善友说:简单到让对手震惊,进取到让自己毛骨悚然。这大概就是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唯一途径。其实,现在你不对自己下狠手,将来生活就会掌你耳光。成长虽然是一辈子的事情,但改变生活的关键窗口期一生中却只有几次。唯有自律才能自救。
真正的优秀,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建立成长型思维,主动求变,拥抱不确定性,用近乎偏执的自律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拥有反脆弱力,打造一个更强大的“生存系统”。也许,这就是这个时代应对焦虑与压力最有效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