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想要辞职去开一家咖啡馆的时候,我姐姐说我,你就是太文艺,这怎么能开好一家咖啡馆呢,还是老老实实找份稳定的工作吧。
身边的朋友对我说:开咖啡馆不挣钱呀。
在家人眼中,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在朋友眼中,挣钱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一个被亲朋好友拿“文艺”两个字贯穿始终的人,无论做什么,他们都觉得不靠谱,因为我太文艺了。
我喜欢读书写作,喜欢花花草草,喜欢漂亮的衣服,喜欢咖啡和旅行……我喜欢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欢所有一切可以慰藉心灵的感觉。原本,这一切都应是每个人的夙愿,但如今,却成为现实生活的对立面,难道,生活就该是无聊的、无趣的、枯燥的吗?难道与此相反,就会被认为是不靠谱吗?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文艺与不靠谱化成了等号。
中国有很多一时脑热而去开咖啡馆的人,最终倒闭了的占大多数,我觉得那些人才是真的不靠谱。并不说失败了就等于不靠谱,而是指的那些没有做任何前期准备,而只凭一时冲动而做事的人。
我想开咖啡馆并不是为了装文艺,而仅仅是因为自己喜欢,我喜欢咖啡的味道,喜欢经营咖啡的状态,如果将来我不从事咖啡行业,我依旧会喜欢咖啡,《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有这么一句台词:我和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我想我依旧会以文艺的心态去对待它,因为文艺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愫,那种情愫,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伴随人的一生。
开咖啡馆可以是一件文艺的事,但并非绝对。
现在有一种人,有钱,不在乎盈亏,开家咖啡馆只是玩玩,挣钱更好,倒闭了也无所谓。虽然这些人开着咖啡馆,但与文艺状态相差甚远。
还有些人说:年轻人嘛,都喜欢追求文艺的东西,我年龄越来越大了,已经不适合文艺了。
我不认同只有年轻人才可以追求文艺的观点。王德顺被誉为中国“最酷”老头,50岁开始健身,79岁登上T台秀,81岁依然活的像个少年!我觉得他比我还要文艺,因为我不确定当我到了81岁的时候,能否也有他一样年少的心态,而且,我也不确定自己能否活到81岁,所以,趁有限的生命,多向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努力成长,我觉得那是唯一正确的事情。
文艺不是非要从事一份看似文艺的工作,文艺不是脱离世俗的约束,文艺不是年轻人才特有的情怀,文艺也不是矫揉造作的卖弄。
到现在为止,我想开咖啡馆的愿望都还没实现,因为据我所了解的市场行情,我所调研的咖啡馆收益,以及中国人对喝咖啡的认知,都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这才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开咖啡馆的原因,而并非是因为我太文艺的缘故。
以前韩寒说他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后来我看了一本类似的书籍,是宁远写的,书名叫:《有本事文艺一辈子》。
宁远曾经是个金话筒主持人,现在早已辞去了央视的工作,寻求自己向往的生活,专心做起衣服来,她说:任何一种生活,都能找到热爱它的理由。
我觉得她是我见过的最文艺的女青年了,也是很靠谱的文艺女青年。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文艺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宁远如今是有着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都会被孩子占据她很大一部分时间,但除此之余,她依旧闲庭若步,依旧温文尔雅,依旧做着自己喜欢衣服,依旧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依旧读书写作,依旧从容得体。
2015年在安徽合肥纸的时代书店里,我和宁远曾有过一面之缘。
那段时间我在安徽几所高校里做巡回演讲,宁远在纸的时代书店做讲座,因为我也在这个书店做过讲座,所以这里面有我认识的人,书店的经理给我打电话说:今天书店有活动,你来参加吗?那天正好空闲,我便去参加了宁远的讲座,讲座之后,宁远在她新书的扉页为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愿你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其实,文艺就是这样简单。
文艺是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依旧不忘记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在孤独失意的时候依旧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是被现实磨平所有棱角的时候依旧不向世俗投降,是周围所有人都嘲笑你的梦想时依旧勇敢追求,文艺是每天无论多忙都会沉下心境去阅读思考,文艺是即使结婚生子了也不放弃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文艺是即使年龄再大也葆有童心做一个少男少女,文艺就是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内心那一份恬然舒适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来自心底的从容。
2017年我读过60多本书,经常有读者问我,有没有好书推荐,我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宁远的《有本事文艺一辈子》,因为她写出了所有文艺青年的心灵感应,也是对“文艺”状态的最好诠释,让世俗之人了解,文艺青年并不可耻,要勇于承认自己就是个文艺青年,因为对于文艺青年来说,一切可能丰富精神世界的努力我们都愿意去探寻。
宁远在书中说:我所理解的文艺,是脚踏实地走在路上的时候不忘抬头仰望天空,是能发现微小细节里那些美的瞬间,是不与庸常生活妥协的离地一厘米的飞翔。我欣赏那些活得精彩的同时还能看见美的人,尊敬那些在养活自己的前提下还能尽情浪漫的人……如果文艺就是这样,我愿意一辈子文艺下去。
2017年,在我出版的最新作品集《还我一个飞扬跋扈的青春》中,同样阐述了我对于生活的相同认知:做你想做的事,见你想见的人,去你想去的地方,写你想写的文字,趁时光不老,趁年华正好。
我们都是喜欢文艺的青年,并且文艺与不靠谱真的没有任何暧昧的关系,相反,文艺与不靠谱是一对宿敌,因为文艺青年才是真正懂得如何去认真生活的人,重新审视文艺本身的意义:文学、艺术、音乐、电影……这一切都是文艺,我们活着最大的意义,难道不正是努力探寻一切可能丰富精神世界的美好事物吗?
如果说金钱是我们活着的支撑,那文艺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如果文艺就是这样,那我愿意一辈子文艺下去。
左小祺,青年作家,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学士学位
出版作品:《孤独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还我一个飞扬跋扈的青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