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3 日至 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石泰峰在甘肃舟曲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严从实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严标准、分类指导、学查改一体推进。作风建设是党建永恒课题,直接影响党的形象与国家事业发展。“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微的作风问题若不重视,就会侵蚀党的根基。故而,以 “严破懈怠、实治敷衍、恒拒虚功” 原则深化作风建设,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意义深远。
“严”字当头,打破“温水煮青蛙”的懈怠。民间有言“针大窟窿斗大风”,在作风问题与违规行为上,对细微问题放任不管,终将酿成大祸。如违规吃喝从平常宴请起,或滋生腐败;违规收送礼金从小惠始,会腐蚀廉洁底线。部分干部习惯“无伤大雅”之举,陷入“温水煮青蛙”困境。对自身作风问题毫无察觉。各级部门单位务必以“严”字作为集中整治的首要准则,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对任何可能出现的作风问题与违规行为零容忍。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行为红线,让每一位公职人员清晰知晓可为与不可为。同时,强化日常监督检查,不能让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对于发现的问题,无论大小,一律严肃处理,形成强大的威慑力,打破部分干部的懈怠心理,让“严”的氛围在整个工作环境中扎根。
“实”处着力,杜绝“雷声大雨点小”的敷衍。常言“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集中整治忌空喊口号,需真抓实干、落实措施。整治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时,部分地方空喊口号、行动迟缓,群众诉求久拖未决;处理不担当不作为时,有的部门仅表面批评,未根治思想态度问题,致使问题反弹,沦为“雷声大雨点小”。各部门单位应围绕突出问题,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针对违规吃喝现象,不仅要加强对餐饮场所的明察暗访,还要深挖背后的利益链条;对于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声音,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面对不担当不作为干部,进行全面考核评估,通过培训、激励与问责等多种手段,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群众看到整治工作的成效,杜绝一切形式主义的敷衍行为。
“恒”心坚守,防止“一阵风”式的走过场。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集中整治忌“三分钟热度”与“一阵风”,需持之以恒。部分整治行动初期轰轰烈烈,后期渐松懈,问题反弹。如违规收送礼金整治期间收敛,过后便死灰复燃,正是缺乏长效决心的体现。各级部门单位要将集中整治视为一项长期任务,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公职人员的纪律意识与廉洁意识;定期对整治成果进行“回头看”,及时发现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监督与问责机制,让集中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只有始终保持恒心坚守,才能确保整治工作取得长期稳定的成效,让作风建设真正落地生根,为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