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一直在歌颂这样一种价值观:做完好事之后悄然离开,不留名。
在各种新闻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相关的报道。近日,就有《兰州晨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33路公交司机疑发心脏病,忍痛踩刹车保住全车人,好心乘客护送至医院不留名。诚然,这样的好人好事值得我们颂扬。但是,这种颂扬往往有悖于人的自私心理。
话说在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隶,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赔偿和奖励。孔子的弟子子贡曾花钱赎回了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但事后并没有去报账,以显示自己的高尚。孔子知道此事后,对子贡说:“我知道你追求高尚,也不缺钱花,可是这个补偿你一定要去领。因为你自己掏钱救人,会受到社会的赞扬,但今后,当别人在国外再遇见沦为奴隶的鲁国人时,他就会想要不要垫钱去救人?如果垫钱救了人,回国后要不要去报账?不去报账,岂不是白白丢了一大笔钱;如果去报账,岂不是在行为上要遭旁人讥笑,显得自己品格不高?于是就会装作没看见。这样一来,你的高尚岂不是阻碍了对至今仍沦为奴隶的鲁国人的解救?”
在此,我们不否认品德高尚的人的存在,但是这种人很少,力量还是很有限的。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和组织,还得依靠普通大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不能用在某些方面有一定能力的人的行为,而宣扬普通大众也要向他们看齐。否则也会陷入上述孔子所说的两难境地,而选择置若罔闻。
从人性的自私来说,人都是求名逐利的。如果一个自私者不能从做好事中获得回报,那么,以后该自私者做好事的行为就会减少,甚至不再去做好人好事。
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来说,彼此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其他人的行为。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讲,就是当一个人在做出决定时,要考虑其他人的相应决定,以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总的来说,现代社会提倡人性化管理,这就要求不管是社会管理还是企业管理,在制定管理制度方面要从人性出发,因势利导,尽量避免被管理者和人性的弱点形成严重对抗。从而在管理上实现以点带面,实现管理的协同效应,获得最大收益。
试想一下,如果子贡申报了补偿,同时鲁国在国内做了如下宣传:孔子的弟子子贡怀揣仁爱之心,路遇沦为奴隶的同胞时,及时施以援手,让同胞获得了自由,国家承担一切赎回费用的同时还对子贡进行了奖励,对子贡而言,可谓是名利双收。那么,此事经传播后,会有更多的人效法子贡,好人好事多了,受难的同胞也就少了。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和处理类似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