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童年时的老家子,仅存在童年记忆里。
我们家猪圈是个半间矮瓦房,猪圈门是竹条门;门偏向开着状态,关门需要系上绳子,否则将挨大人训斥一顿,因为门开着,门里的猪猪更饿叫喧天。我感觉小时候的猪猪,从生到死永远饿着,永远饿着嗷嗷嗷叫,也不奇怪,我们小时候不也常常一餐饱三餐饿的过日子,可是我们还是很同情猪猪饿的狂叫的处境;现在孩子饿了是因为美团小帅哥送餐时间太慢了,有时得一边右手抚慰孩子一边左手给送餐小哥怒打"差评";猪圈竹门底缝口很大,小狗可以窜进窜出。
邻居的大家属二伯父膝下无儿女。
一直到邻居的大家属二伯父稻草房倒塌了,猪圈也塌了。
小时候总感觉二伯父稻草房的那堵墙很高大,年久了稻草房墙角泥砖易腐蚀易碎,手触墙砖即小碎片或粉末散落,小屁孩时我抠墙角当娱乐,自己家的和别人家的墙角都抠过,但是不时会收到大人的最大威胁是"下次再抠,扔你进粪井!"。
稻草房檐下有一个黑黑的深深的半块砖大小的砖洞。我们厨房后门朝正东面,也正对猪圈竹门,出了我们厨房后门,抬高头就迎见砖洞了。小时候,秋天,八月十五白露节气,每每傍晚,我们一番玉米粥绿色营养晚餐饱饱后,在厨房后门口,我坐着小木凳倚在奶奶怀里,等待着从砖洞里爬出来的蛤蚧,观看它怎么捉蚊虫;奶奶说,很久以来砖洞里就宅着一只蛤蚧,白天宅洞里,夜深人静了蛤蚧爬就出洞口觅食,蛤蚧出洞时不可以惊扰它,不可以捕捉它,蛤蚧是我们人类有益动物;我印象里,观察蛤蚧的那么些夜晚,我没见过蛤蚧一次,奶奶手里的扇子总是扇着扇着,左手扇扇累了换右手扇扇,扇着凉快也扇走蚊子,倚在奶奶怀里的我却睡着了。
秋天的夜晚,除了观察蛤蚧,就是观赏村后山升起的圆月了。每当月上苦楝树梢头、村后山布谷鸟凄凉着"不如归去"的时候,奶奶总是一边扇着扇子一边喃喃自语:
"月圆时月亮上倒映着一位起舞仙女";
"我80岁了,为什么还没死";
"我老死后,每年待满山野花烂漫时,我会变成布谷鸟来看你们。";
"秋天月圆时,如果我们屋后那棵高大苦楝树树梢上传出布谷鸟叫声,那就是我。";
等等。
我上学后渐渐明白奶奶那些话:奶奶携家人度过四月荒;那时的玉米,看天脸色活着的玉米,我们家糊口主粮;光荣的任务一一公粮上交了,剩下的一年收成的玉米吃到次年三月就没了,次年的新玉米收成要等到当年五月份,于是出现了每逢四月份就断粮,我们称之为"家庭四月荒",70至80年代初我们那盛行。我们家的四月荒要长一些,过完正月就闹四月荒了;一年中农历八至十月份秋收季节,家里的日子过得缓一些,入冬后老少着单衣抗严寒,闯年关;一年苦了又复一年苦,也盼不到孙子们长大,奶奶甚至大胆预言她老死后,我们会饿死在四月荒里。
近几年,多次见那句"满山杜鹃开,声声子规啼,声声‘不如归去’。"时,又触动了到远年的乡愁。
奶奶去世时,大约在深冬。
嗯,是的,
回忆是思念的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