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无法改变时

时代的巨轮从不停歇,它碾过旧迹、催生新象,将世间万物都卷进“改变”的洪流里。时间更是最沉默的推手,悄无声息间就把熟悉的现状揉成陌生的模样。我们总说人是命运的主宰,可更多时候,不过是被时代裹挟着向前,在“变”的浪潮里不由自主地“思变”——我活了大半辈子,走过三十余年幼教路,终究也没能例外。

回望自己的几十年的幼教生涯,这一路走得算不上惊天动地,却也扎扎实实。尤其当了园长这些年,园里的一草一木、孩子们的笑声哭闹、老师们的教学日常,早已刻进了我的生活。按说这份工作该是“轻车熟路”,可日子久了,就像总吃一道菜,哪怕曾经再喜欢,也难免生出几分“腻味”。每天清晨迎着朝阳到园,检查安全设施、听教师备课、处理家长诉求、协调行政事务,循环往复的节奏,把日子织得满满当当,却也渐渐没了新鲜劲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跳出这个圈子”的念头开始在心里生根。我总想着,要是能卸下园长的担子,不用再为全园的大小事操心,不用再在清晨的会议里梳理工作重点,不用再在夜深人静时思考幼儿园的发展,能多些时间陪家人散步,多些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特别是眼看就要到退休的年纪,这份“想退出”的渴望更是变得迫切。我私下里悄悄规划过“后园长时代”的生活:每天早起不用那么早赶去幼儿园,而是到一个新的地方,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偶尔去幼儿园看看老师和孩子们,和她们做游戏,聊天,不用再管那些琐碎的行政事务。前些日子里,这份“改变”的设想就像黑夜里的微光,支撑着我熬过一个又一个忙碌的学期。

可生活总爱和人开玩笑。当我以为新学期会是“改变”的起点,满心期待着卸下重担时,现实却给了我一记温柔的耳光——预想中的“退出”没能实现,我依然要站在园长的岗位上,继续处理那些熟悉又琐碎的工作。得知结果的那天,和领导“纠缠”了很久,还说出一些不中听的话语,回到幼儿园我在办公室里坐了很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之前规划好的一切都成了泡影,那些关于“改变”的憧憬瞬间崩塌,我第一次觉得,原来“事与愿违”这四个字,能压得人喘不过气。

那几天,我整个人都像失了魂。更糟的是,情绪上的波动很快反映在了身体上——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总觉得浑身乏力,身体也有不适感,可谓“寝食难安”。家人看着我这样,心疼又着急,劝我别跟自己较劲。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三十余年的人生里,我见过孩子们的哭闹、处理过家长的误解、扛过幼儿园发展的难关,哪一次不是咬着牙挺过来的?如今不过是一次设想的落空,怎么就过不去了?

静下心来畅想未来,“再坚持一下”的想法,让自己放过自己,终于释然了,也让我忽然明白,我对这份工作的感情,早已不是“腻味”就能概括的。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那些和老师们一起奋斗的日子,那些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早已成了我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许“改变”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是退出,也可以是在原有的岗位上,找到新的意义。

想通之后,我开始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最近几天,早晨到园时,我会主动和老师们聊聊家常,问问她们新学期的规划;午休时,我会到各班教室里转一转,看看孩子们的画作,听听他们的小秘密。虽然这个过程依然有些艰难,偶尔还是会想起之前的设想,但每当看到老师们眼里的信任,看到孩子们扑过来喊“园长奶奶”,心里很温暖。

新学期的第一周,比我预想中顺利得多。报到那天,老师们早早地就到了园里,有的在门口迎接孩子,有的在教室里布置环境,每个人脸上都带着饱满的热情。每天的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如今,我不再执着于“改变”的形式,而是学着在现有的岗位上,寻找新的乐趣。我会和年轻教师一起研究新的绘本课程,会跟着孩子们一起在草地上追逐蝴蝶,我知道,剩下的工作时光或许不多,但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我用心去对待。

生活就是这样,不是所有的“改变”都能如我们所愿,但当一切无法改变时,不如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在熟悉的日子里,发现新的温暖与美好。

干吧,带着老师们的信任,带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相信接下来的日子,一定会顺顺利利,充满阳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