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发现身边的朋友一下子都变得“好有钱”,每天晒的不是最新季的限量款包包、就是贵妇级的护肤套装;今天吃顿豪华大餐,明天就是出国旅行。看着她们的朋友圈,我好懊悔当年没抱她们大腿,原来我身边有这么多的隐形富豪。
01
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小姐姐,和她只是在微信上偶有交集,看着她的朋友圈,很是羡慕她的快意人生。一杯星巴克,外加一本精装书,是她日常的自拍;当我还在纠结买哪个航班的经济舱更便宜的时候,人家已经坐上了头等舱,去看日本浪漫的樱花。
直到最近,偶然间在朋友口中得知,小姐姐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拿着不高不低的薪水,家庭条件一般般,已经辞职两个月了。手里没有积蓄,只能靠无限的刷卡度日。即便这样,仍还是不断的买买买,生活质量不减。表面看着光鲜,私下卡账无力偿还,现在最怕接到银行的电话。
听后我不胜唏嘘,如果当初她能控制一下自己的虚荣心,也不会落到这般田地。
02
“如果你确实很有钱,在高档商品上随便挥霍一点倒也无妨。但假如你还只是个想要致富的普通人,那么,这样的消费不可能让你成为有钱人,永远也不会。”
不知道什么时候越来越多的公众号开始大肆的鼓吹:年轻就要懂得投资自己,钱不是省出来的,会花钱才会更赚钱。然而大部分的年轻人只看到了花钱这一点,便高举买买买的大旗,刷着信用卡,花呗借呗更是不在话下。年纪轻轻的不仅一点存款都没有,最后反倒欠了一屁股的外债,拿着年轻当借口,穷的底气十足。
0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妻习惯在每天外出的时候,一人买一杯拿铁喝。他们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后来,一位理财分析师为这对夫妻算了一笔账:每天两杯拿铁的花费70元,一年就是25550元,30年就是76.65万元......在时间的复利下,每天省下的拿铁钱,竟足够他们买一辆好车了。这就是所谓的“拿铁因素”效应。
仅仅两杯的拿铁,长期的累积,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刚毕业的年轻人们,觉得自己已经步入职场,不能太寒酸,学着别人的样子,每天喝一杯美式咖啡,每周找一家小资情调的餐厅请别人吃饭,每个月在商场刷卡买下一套化妆品或一个包包。这些生活中不曾注意到的“拿铁因素 ”,竟在不知不觉中耗光了你们的积蓄。花钱不可怕,可怕的是,拿着年轻的借口任由自己无拘无束地花钱。
但凡对自己负责的人,都应该对未来有所规划、懂得如何理财。
04
年轻的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财富,不能让我们在高档商品上随便挥霍,所以年轻人最主要的就是学会如何理财和花钱。理智的花钱,既能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满足感,更能给予我们更多赚钱的动力。想要让钱越花越多,花钱时你就需要审视自己的行为,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
巴菲特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他能够赚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他如何投资理财,人找钱不如钱找钱,要知道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想要多赚钱,就要投入更多的钱用于投资。
一个人花钱的能力,藏着他见过的智慧。省吃俭用过日子,那只能叫生存;既会花钱,又会攒钱,还会挣钱的人,才是真正把日子过好的人。
所以别再拿年轻就该花钱当借口,这样的消费不可能让你成为有钱人,永远也不会。
拿着年轻当借口,活该你穷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