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型父母打卡第4天
昨天学校有个线上经验交流活动,是在深圳发展回家探亲的张金川老师,向我们分享他是如何创造性地进行线上教学活动的。活动仪程上有一项安排是讲座后答疑,三个参与的学校各安排一位老师质疑,由对方嘉宾团队老师解惑。
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代表学校提问那不得问点有价值的问题,能自问自答的1.0版的问题当然要毙掉了。
我自己苦思冥想,又广泛发动群众,给学校里与我关系好的有思想的同事私聊,给自己级里的老师下任务,先看人家课件后每人提一个问题,与领导沟通,最后避开人家详尽介绍的正在进行的线上教学,从着眼于即将复学这个角度提出:教师对如何使学生从宅家相对自由的线上学习模式尽快切换到线下,或者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给出指导性建议。
问题确定住,自认为这个问题有前瞻性,有研究价值,能代表我们嵩县第一实验小学。于是下午端坐客厅在手机专心聆听报告,随时准备根据实际讲座内容调整问题,待命质疑。
然而,我发出连麦请求稍迟了一会儿,后台工作人员可找不到我,让下一位老师进行,这中间我心里急呀,与领导联系沟通,回复只要我发出联麦申请就行,等待通过,我眼睛一眨不眨盯着手机屏幕,一直是“连麦等待中……”后台一直找不到我的请求,最终,我错过了,没问成,搞不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心里的懊恼劲呀,别提了,我一想到我这是代表学校的,这连个麦都没成功,不是给学校脸上抹黑了吗?(觉察我担心的学校的面子)晚些时,领导打来电话,征求我的意见,可以和对方共进晚餐,面对面交流,那个当下我问内心:去还是不去?去的意愿打几分?顶多2-3分。这个问题是我迫切需要的问题吗?NO,这个问题是为这次活动我挖空心思专门设计的问题,我内心并不热切需要答案,于是我选择不去。
放下纠结,反思整个事件过程,对以后做好类似事情有以下几点提醒:
1.事先摸拟操作。主办方也没摸拟,导致开始后系统不行,让老师们等了半个小时,局长,主持人连麦也都不顺畅,但做我能做的部分,我应该事先先在班级群里试试连麦请求。我以主播身份让学生连麦体验多次,但以学生身份连麦发言这是第一次,没有成功。
2.变通一下。语音不成,文字打出来,发送出去,也是一种补救措施,而不是一味在那傻等。
3.安排两个人。我一旦有情况,另一个人补上。
好感慨,任何事情都有三种以上解决方案,这道理耳熟能详,可真到事上呢?又一次暴露出我这一根筋,一招大师的思维模式再现。这要升级成多线思维,需要在N件事上磨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