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常常发现自己是一个耳根子软、极易跟风的人。这种特质似乎在很多时候影响着我的决策,让我陷入一种矛盾与纠结之中。
有一次,系里提倡大家购买几本被称为很重要的专业书籍,并且还在群里发了带有二维码下单购买效果的图片。看到这个消息后,有些同学表示一年多前就已经买过此书籍,而另外一些同学则纷纷直接扫码下单,然后还坐了汇总接龙,谁买了,谁在买的路上,就没谁接龙是不买的,这时候我也只能跟大部队一起下单买。
看着这些书的厚度,以及内容所展现出的专业性,我大胆地猜测,那些买回来书的人(也包括我),绝对没几个人会真正去翻阅阅读。甚至那些阅读的人,应该也没几个人能够仅靠自我理解就完全看懂书里的专业知识,相信要在有人教学的情况下,才能理解一部分。
果不其然,在大家下单购买的过程中,我就看到几位早期买了有些年头的同学说,这书买回来后也没翻几页,就一直放在边上再没拿出来过了。
还有几位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也表示,很难仅仅通过自己翻阅就能理解透彻。然而,此时的我却陷入了一种困境。
一方面,我自己对这些书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不确定买回来后是否真的会去阅读,也不确定自己能否看懂。
另一方面,又因为没人说起这些书买回来后具体是怎么个安排,我在那个大群里,总觉得如果被问到还不买的话,会显得不合群,也会给人一种不听组织安排的感觉。
尤其是当我想到自己身处一个集体之中,就仿佛是在一辆行驶的车上,还没来得及凸显自己,周围的压力就已经如海水一般向我涌来,让我深刻地感知到生活中需要面对种种的无奈。
其实,我也常常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容易跟风。有时候,可能是因为某一次的体验感好。比如,曾经尝试过一款产品,觉得还不错,那么当别人再次推荐类似的东西时,我就很容易心动,进而跟着别人一起购买。
又或者是因为认识的人时间久了,对他们有一定的信任,在他们的劝说下,就忍不住买单。然而,这种跟风的行为往往在事后会让我感到后悔。因为很多时候,买回来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或不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又或者并没有像别人所说的那么好。
我想,很多人可能也会有和我类似的情况。在面对各种选择时,我们往往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需求和判断。
当害怕被孤立,害怕与众不同时,所以选择跟随大众的脚步。但是,这样做真的对吗?是否应该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判断,勇敢地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呢?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还需要学会在从众与自我之间找到平衡。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和经验,但不能完全被别人所左右。
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决策,避免盲目跟风带来的后悔和损失。
同时,也应该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与众不同。不要害怕被孤立,不要害怕与别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价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