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文字工作多年,又因美术科班的缘由,沾染了不少属于“艺术”的光鲜,也缘于对书画艺术特殊的偏爱,欣赏或阅历过很多古今书画作品,观赏艺术成了一种挑剔,久之形成一种怪癖。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楼堂馆所悬着书法题词、或是精美书刊印着题字总会滋生怪异的敏感。因为题词或写字者多是身居高位,或是名家大师,如果是属于那种笔墨俗气的标牌货色,心里便滋生厌倦,往往会失去观赏周围景色的雅兴。
有时会在一处烟雨风尘的小巷里突然看到了几个好字,哪怕是挂在一处旧楼拆迁的墙面上,会立刻停下脚步观赏,神情像是着了魔幻被吸引,像似在茫茫人海遇到久别的故友而激动。我知道这是一种永远摆不上台面的癖好,也算是一种很难再改掉的毛病。
有一天,我在《中国书画》杂志社康守永的办公室闲坐,猛然被一幅新挂出的字所吸引,并不是这幅书法有勾人眼睛的奇特功能,而是字面布局安静如水恍然在动,一幅悄然无声贴着墙面的字,从字里行间渗透出一种潇洒脱俗的文雅之气。
我经常阅历或多少赏识的一些书法作品,多数是在追求文雅洒脱间会夹带着表演技法痕迹,写作者多数在渲染字面效果时近乎追求唯美。其实注重文雅就得刻意剥离掉那些原始的鲜活;想表现洒脱就得故意甩脱掉基本的章法,两者兼备的书法很难融入带有表演的技巧。所以那些单一的书写形式无论技法炉火纯青,总会给人感觉并非出自书写者的人格深处,只能算是书法圈子里一种熟练技工玩弄的游戏。
而眼前这幅字却不一样,让人立刻感觉出书写者是一位诚实而务实的学者,从字里行间流溢有一种古典的韵味。字面笔墨浓淡,全然来自书写者的内心。字体端庄而秀丽,字面飘逸却安详,就像一句朗朗上口的诗文,抑扬顿挫全然在文本内容的收纵之间。从字体你能判断,作者涉猎古典艺术的深厚基础时间之久远,务实而求新的尺度圈定在古朴而典雅界面内,因为通体笔墨已摆脱了对所书诗文的恭敬拘谨,进入了一种轻松自由的境界。在书法圈子里,多数行业书家往往注重“薄于内而重于外”,那些学者型的书家却“重于内而薄于外”。而眼前这幅字整体行间架构属于“内外持衡”,挥洒出唯美而洒脱为一体的风格。
再看署名为康守永。恍然间我有些吃惊,为人处世向来朴实而低调之人,一手好字练得竟有如此境界。我与康守永相知相交多年,并不是因为他是国家权威书画刊物的社长、总编`,尽管我欣赏《中国书画》杂志的艺术质量,但还不足以让俗气的头衔或所管辖着一块艳美的园地替代了真诚。我和康守永都属于那种从偏远的乡村走出的另类,无论怎样用城市的光鲜去包裹原始的痕迹,都无法遮掩那种流溢在乡村间的质朴味道。很早就听他说正研习书法,也很久在朋友圈都传颂着康守永的字如何的好,我和康守永近在咫尺,却无视他的艺术庐山真面目,说起是一种笑话。其实,我在心底有一种对当今书画艺术鉴赏的偏见,因为中国的书画行当被利益或恶俗熏染的早已变态,成为一种畸形的怪胎艺术,书画圈对守永书法的赞赏给我的感觉只是一种恭维。直到在他的办公室看到的那幅字,才认真的去品读守永的书法作品,开始走进他的创作室,感觉着那种不一样的墨迹,赏识着那种流入心间的音符之美。
也许守永是学采矿出身,在中央媒体中摸爬滚打多年后进入中国书画圈操持着高大上的权威艺术刊物,却依然改不掉那种探寻和求实的精神,飘渺的东西离他很远,看他的字往往带着寻古的痕迹,往返在古今的笔锋回荡间增加了厚度,喷涌着自在而放达的生命力。有时看他临贴追摹古人的字迹,更能感受到的遥远的生动高雅的气韵。
守永是中国书协组织里的一分子,圈子里的耳闻目染又涤荡着他的胸襟,他愿意以传统文化推广者的姿态入世,如他所言,尽职尽责于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播;但我看,他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家。自那次发现守永的笔墨开始,开始有意识欣赏着他的书法作品,看得越多,越觉得他的作品在大格局上包含这另一番意涵:康守永的书法让我联想到数百年前中国学人的状态。古人就是用这样的笔墨著书立说、信札往来,及至明清以降,文人骚客来了雅兴便写得堂皇一点在房间客厅悬挂,或友人之间互相赠送,书法在当时算不上一个特殊的职业,只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而已。康守永把这种寻常形态带到了今天,又十分自然地溶入了自己的生命节奏,让大家看到了不带太多“书法气”的书法,实在是弥足珍贵。我相信,中国的书法艺术还会顺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向前发展,但是这种把中国学人身心浑然一体地流泻于笔墨的境界,却不会太多了。
因此,对于康守永的书法,我们应该用另一副眼光来观赏和品味。
谈论书法规则,我相信喜欢康守永书法的的读者无论专业或友人,能够感觉到守永在书写作品时那种既秀美又爽朗的相互结合,要知道能达到如此结合的效果往往是很多书家的难点。书家要想达到这两点就必须让字体的基本框架激活在洒脱流畅之间,说者容易做到挥洒自如却很难,书家需具备扎实的功力之外,必须在心底永远储存着那种原始的自然风景,看上去这和书法艺术无关,但融入到艺术里会表现出超凡脱俗的境界。
康守永能做到这一点,也许是沾了少年留存的乡村记忆,倘或是求学时贴近大地的学业给他以寻找地球跳动的音律,让古老的音符融入自己的知识源泉,自然会渗透到书写墨迹之间。
守永的书法能否成为大家而行远,这要看他心境里那份原始的风景,存留与退化之间决定着他的艺术之路能走多远。
附:康守永个人简介
《中国书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韩国书法艺术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国家美术》及《中国国家画廊》编审委员会委员。经济日报社高级编辑。兼任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当代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榆林市崇正书院名誉院长。曾获煤炭工业行业拔尖人才(1995年)和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1997年)称号。(作者:乔维/中国书画影视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