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一篇来继续学习,当我们不得不先处在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中时,有没有可优化的方法。
1.
先来回顾个人商业模式的概念: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的方式。
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一份时间出售一次中有打零工,或者是批发销售自己的时间——固定工作。
怎么优化呢?
想办法提高单位时间售价:接受更高的教育。某个职业的社会需求越强,其从业人员整体上能够获得的单位时间售价就越高(医生和律师),同时,哪些最终能使个体的单位时间售价越高的专业,学费就越贵,获得认证的难度就越高。
不要掉坑里:磨洋工 ,喊高价。
时间交易市场是相通的:每时每刻的“成交价”,其实是时间出售者的“估值”,而非时间出售者真正的“价值”。
不可只盯着“成交价”即薪水,而不顾“价值”。由我们应该更关注价值而不是估值,推导出:,我们应该关注,且只关注自己的持续成长。
一个人不断成长的结果,就是你终将被低估——这是必然的。
在市场上,几乎所有的顶尖人才都被低估了,或者,顶尖的人才更可能被低估。应该把“被低估”当作对自己能力和成长的肯定。因为:终有一天,如果能确定自己被“过分低估”,就到了“该自己闯出一片天空”的时候了。
2.
关注自己的成长,更优化的方法是什么?
单份出售时间知识权宜之计,要早晚成为有能力划算地购买时间的人,而不是不得不出售时间的人。能马上开始,且立竿见影的方法:
即刻开始,在给别人打工的同时为自己打工。人要多参与竞争,不然就会自然倾向安逸,停滞不前。
相信见识决定境界。
作者讲述自己在新东方教书,一直都有一个为自己做事的“进程”。
给自己做事的人自然对“工作结果和工作质量”要求更高一些。好好去理解一句话:咱是谁啊!
单份出售时间的时候,同时给自己打工的人(持续成长的人),极大地优化了自己的个人商业模式:
他们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出售了2次:一次是卖给老板,换取薪水;一份是卖给自己,换取了成长。
把自己变成一个“给自己打工的人”。收益曲线一定会长成复利曲线的样子,虽然开始的时候,无论是谁,都看不出区别。
3.
先找作者的思路。去翻看专栏内容,发现找不到相对应篇章,装订成书之后,为什么要改变排序呢,关于个人商业模式,作者分了独立的四个章节来说,且放在这本书开始,一定有他这样做的理由。
尝试这样来理解,既然是要财富自由,个人商业模式应该是先要学会,先要有这个概念的,就好比我们交了钱上山拜师学艺,我们是冲着财富自由去的,财富自由之路肯定离不了你最终出售什么来实现。财富自由和钱有关,商业模式都是相通的,用钱来衡量,低买高卖。
或许道理就这么简单,但我们却不知道why,更不用提怎么开始。作者的这本书应该就是透过迷雾,来帮我们找到,本质是什么。
给自己打工,是同时在卖时间换取薪水的同时,也在换取成长。虽然道理早就明白,但这篇文章作者的思路是从股票市场的估值,和价值,这个事实推导出来,我们必须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再结合时间交易场里,和商业市场里也都有相通的事实真相:低买高卖。我们只有更接近真相才会更适应进化,发展,这是从原则学来的。那就去做最划算的,对自己有更高要求,被低估反倒是衡量自己是否进步的标准。
我理解为,这个阶段或许必须经历,就像所有最终有价值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样。都需要一段时间。
还有一个地方有启发。
某个职业的社会需求越强,其从业人员整体上能够获得的单位时间售价就越高(医生和律师),同时,哪些最终能使个体的单位时间售价越高的专业,学费就越贵,获得认证的难度就越高。
之前读邱国鹭的《投资的智慧》里面提到过,买有护城河的企业,即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已经比较高了,有定价权的企业更值得买。反过来理解,某个职业社会需求高,就说明能卖个好价钱,这样的职业入门结业都是门槛也相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