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的一位退休两年多的老领导杨斌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邀请我参加他女儿的结婚答谢宴。我欣然答应赴约。杨斌在岗期间,对我非常照顾,我至今还非常感谢老领导对我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关照。饮水不忘打井人,他家有喜事,我是肯定要去的。
那天晚上,到了他家安排答谢宴的餐厅,我远远就看见杨斌在门口张罗着。看见我过去,他赶紧迎上来,和我寒暄几句。杨斌在岗时,曾经担任过一把手,中间也转任好几个领导岗位。按理说,家里遇到这样的喜事,应该有很多以前的领导和同事过来捧场。但是,当我就座以后才发现,他过去的同事只安排一桌,而且没有坐满。同桌上的几个人,有我熟悉的单位退休老领导,也有以前的领导司机。
比起杨斌在岗时前呼后拥的场面,这样的答谢宴显得非常冷清。尽管这样,我还是尝试和退休的几位老领导,老同事叙叙旧。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们聊天时,完全不在同一个频道。也许是这些老领导退休在家太久,很多职场上的事情,他们早已不再关注。而他们热衷的,无非是与他们年龄相仿的人,最近身体怎么样,如何带孙子或孙女等等。由于大家聊不到一起去,答谢宴还没结束,我们这桌就散伙了。我知道,其实我们来,无非就是给老领导捧个人场,有些事也没必要太往心里去。毕竟,老领导现在已经不在岗了,很多事情仔细想想,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无独有偶,我的高中同学杨树,去年办理儿子的结婚答谢宴,也遇到类似的尴尬情景。当时,杨树已经打算和老婆去深圳发展。这次儿子的结婚答谢宴,也是在他和老婆办好辞职程序以后开展的。本来通知的是周六上午9:30开始答谢流程,结果,他俩邀请的客人缺席太多。没有办法,时间推迟到10:00、10:30,直到10:50才开始。大家都焦急的等待着。看现场的情况,他俩比我们更着急。但是,没有办法,应邀参加的人直到最后也有一些没来的。仔细想想也是,他和老婆已经办理好辞职程序,准备远走他乡了。这个时间节点上搞儿子答谢宴,以后大概率不会再与以前的同事产生交集了。估计务实一点儿的同事都会犹豫是否参加这次宴会吧。
这两件事,不禁让我思考了一些问题。很多时候,当我们在岗时,很多人都会围在我们身边,感觉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同事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没有多么牢固。一旦我们离开工作岗位,无论是退休还是离职,都会立即导致这种本来就很脆弱的人际关系土崩瓦解的。
我相信,无论是老领导杨斌,还是老同学杨树,经历这样的场景以后,他们都会对人走茶凉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都会面临人走茶凉的场景。现在的同事之间的关系薄如纸。早一点儿领悟到这一点,就可以做到坦然面对得失,放过自己,放下很多东西。这样,心理压力自然就小多了。
大家认为我说的对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