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问我:“如何评价李鸿章?”
我回答:
“当时的满清王朝已经千疮百孔,是李鸿章一个人在苦苦支撑着这座摇摇欲坠的帝国大厦。
李鸿章对于满清王朝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而后人,有一部分喜欢李鸿章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对于满清王朝,除了那些遗老遗少,估计少有人会有好感。从建立到灭亡,一群穷奢极欲的垃圾掌控着这个庞大的国家,古今中外的悲剧莫过于此,最后一个老女人更是把这种挥霍进行到了极致,李鸿章忠于这样一个朝廷,并不是什么光彩事儿。
关键是,李鸿章主观上的‘忠诚’,客观上让这个国家的损失降到了最低。李鸿章是个有本事的人,有人说他‘卖国’,我觉得这种评价不合适。当时国弱民穷,军队疏于训练,军备荒驰,全靠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尊严该有多难!换一个人去试试,谁敢保证在那种情况下比他做得更好呢?
举个例子,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外交表现千古传颂。可渑池会的背景是什么呢?赵国刚刚经历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当时众人所说的“秦强赵弱”更多指的是经济上的,单论军事,难说两国谁强谁弱,两国长平之战以前的历次军事交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渑池会时,秦国正在伐楚,国内空虚,另有廉颇十万铁骑陈兵两国边界。如果没有这些条件,蔺相如能在秦昭襄王面前讨那么大便宜?做梦吧!
相比之下,李鸿章身后有什么?除了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婊子,什么也没有!就在这几乎‘一无所有’的条件下,李鸿章还让列强忌惮,他在日本因何遇刺?因为鬼子知道,李鸿章代表清庭谈判,它们得到的好处最少!
要客观地看待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