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确定vs的意思,特地百度。元认知力被激活后,在面对事情时会尽可能的找到相对正确得概念。
对真知的这种追求,用于独立思考上是很棒的思维模式,它让一个人思考更有深度。但日常生活中,就未必需要这样学术性的较真……
2017年2月25日 下午
我在给远方堂弟写信,他需要我的帮助。我按照以往逻辑先将最近获得的成功都列举一遍,喜欢塑造自己。写到最后全删除了,重写。现在需要帮助的他,极可能被我的表现欲伤害……
如果我从他的角度去关心生活呢?从新拿了纸和笔,站在他需要被帮助的角度去写了这封信:关心他除了物质上还包括精神上。
这种信我又不会写,真的没有主动的关心过人,就百度了和他类似的情况该如何写信,选择一封合适的先抄下来。抄着抄着,我竟有些眼眶湿润,光站在他的角度设置几个问候的提问,都能感受其中不易,真不敢想,如果按我最开始炫耀的方式去写对他而言产生什么滋味…
我监测到我的本我相对太理性,喜欢表现,喜欢寻求认同,缺乏不同的思考模式。只要人群中我的地位占上风时,就会如机关枪般扫射不停,但如果让更多人说话会更好,多了解些不一样的思维。日常该选择些感性的书籍来读,了解感性的人是怎么思考,平衡本我的理性。
今天在公司作为评委,考核小伙伴。被考核的伙伴有很多不足,而每结束一个考核项目,我问的更多是问“为什么”
“你有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讲?”
“有列过框架吗?”
“课程的核心你搞明白了吗?”
“他们的层次关系是怎样的?”
等等,先了解他们的需求。再根据情况指导,指导后的再次练习,在后面的考核时他们明显更有逻辑,看着他们脸部表情,如果不是装的,接纳的还是蛮开心的。
我在刻意的改进一贯“机关枪”的讲法,课后交流时,不故意去凸显自己的思想,多做了满足他们的观点需求,相处更融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