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河南省春晚的《唐宫夜宴》是我心中的最佳节目”…一向低调的河南春晚凭借着过硬的的节目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上,网民纷纷点赞留言,对河南春晚赞誉有加。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春晚,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春节的标配。在信息流通不方便的时代,除夕晚上,家家户户围着年夜饭,边吃边看春晚这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早些年的春晚,几乎每届都能带红几首歌和数位明星,甚至演员们的穿衣搭配风格都会引起很多人都模仿,足见那个时候春晚的影响力度之大,几乎没有任何其他节目可以相媲美。后来随着信息流通越来越快,尤其是互联网广泛普及,电脑和手机进入平民大众之后,人们接受新事物的渠道和时效性有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文艺节目、歌舞晚会越来越多,每年的春晚也不再是央视独一家,各省市的春节晚会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来,人们逐渐产生了各种审美疲劳,这些年的春晚被很多网友戏称:“一届不如一届”。身边看春晚的确实少了。自己以前是春晚坚定的支持者,每年除夕夜要全程看完春晚所有节目才算完成任务,央视省市三套节目都是必看节目,似乎从2012年前后,慢慢变得不那么热心了,从原来全程观看变成有选择的挑选几个节目观看,再到最近这些年几乎一眼不看,究其原因,总结了一下有这么几点。
首先是晚会节目常规老套没有新意。以前只有央视有春晚,如今各个卫视几乎都有,甚至地级市县级政府电视台也都有自己的晚会。表面看起来选择更多了,但其实都是一个模板,主持人拜年、唱歌跳舞、小品相声、明星上台、网红助阵,这种老套路的形式,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很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观众流失是在所难免的。
原以为春晚就这么沉沦下去了,结果2021年河南的春晚让人眼前一亮。虽说大多数节目还是离不开以前的讨论,但在个别节目中有了明显的创新。比如《唐宫夜宴》,用的是舞蹈这种常见表现形式,几乎每个春晚都会有舞蹈,但这支舞蹈没有落入俗套,将大唐风华融于少女的嬉笑怒骂,时而严肃,时而活泼。背景配以“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诸多“宝物”,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活起来的博物馆奇妙夜。如果只是单纯的舞蹈表演,它的影响力肯定没有这么大。 制作人员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时间、地点的变化,把整段舞蹈分段切换,并结合了中国山水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创新了表达方式,重新唤醒了传统文化原本就具有的巨大魅力。
舞蹈里有国宝,有国风,还有国潮。国宝带国风,国风造国潮,用传统文化引领潮流之风。网民评价《唐宫夜宴》让自己看到了熟悉的陌生感,“那些小女孩的身影,不就是这个时代正在赶上班早高峰的我们吗?”把趣味性的古代场景还原成今天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场景,让古玩和每个现代人的心灵发生碰撞。让观众感觉到亲切的代入感,又有着浓厚的历史传统农文化。 一个舞蹈,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任何创新的余地,结果十几年前的《千手观音》让大家觉得,只要有创新,永远不会缺乏观众,今年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又是更好的一次创新,希望这种创新每年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