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会讨厌自己呢?
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你是否感到自己的生活离幸福越来越远?
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不清?
……
如果有,那请打开(日) 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被讨厌的勇气—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总有一句触动心扉,总有一点启迪心智。
这本书是一个青年与哲学家的思辩,探讨的是阿德勒的哲学。
书中的青年深陷自卑、无能与不幸福。
书中的哲人充满智慧,主张的“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
有天,青年敲开了哲人的门,进行了五个夜晚的交流,开始了一场关于人生哲理的探讨。
真理总是越辨越明,智慧的传承始于理性的探索。
如下部分,整理摘录书中要点。
1.因果论——目的论
一切的结果都有原因。
遭遇伤害对人格影响很大,但如果一直依赖原因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你若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2.改变
向着目标作出改变就可以获得幸福,但改变很难,所以人们总是期待改变。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
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所以,是我们自己选择了那种生活方式。
正是因为不断下定“不要改变”的决心,缺乏选择新的生活方式的勇气,也就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3.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由于太惧怕人际关系,才会变得讨厌自己,这是通过自我厌弃来逃避人际关系。
承认就是很了不起的态度。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
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
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但是,人根本不可能一个人活着,只有在社会性的环境中才能成为“个人”。
之所以感觉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只要在某个地方存在着那个某人,孤独就会袭来。
4.自卑
自卑,是自我价值判断。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上。价值问题最终追溯到人际关系上。
人人都有自卑感,并不是坏事,表示追求优越性,是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但不能因此当成借口。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例如“权势张扬”,这是活在他人的价值观和人生之中。
最健全的姿态应是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部分。
人生不是与他人比赛。
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5.人生三大课题/三大羁绊: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
【工作】
无论什么工作都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
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因着共同目标,即便不投缘也最可以合作或必须合作。
学校与职场容易构建关系,但只是限于那种场合的表面关系。
【交友】
朋友或熟人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我们应该考虑人际关系的距离与深度。
不是改变他人,而是改变自我。
只要你变了,周围也会改变。
不能等着别人发生变化,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而是由你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
【爱】
爱之课题是最难的课题。
分两种:一个就是恋爱关系,一个就是与家人的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
当有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
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 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6.人生谎言
假设你讨厌A这个人,说是因为A身上有让人无法容忍的缺点。
但是,那并不是因为A的缺点才讨厌他,而是你先有“要讨厌A”这个目的,之后才找出了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
这样做 ,是为了逃避与A之间的人际关系。
处于恋爱关系的人分手时候,有时候对方任何言行都会让你生气。这是因为那个人已下定决定要找机会“结束这种关系”,继而搜集结束关系的材料,所以才会有那样的感觉。对方其实没有任何改变,只是自己的“目的”变了而已。
为什么叫人生谎言?
因为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这一事实。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这是对于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把责任转嫁给别人,通过归咎他人或者环境来回避人生课题。
7.课题分离
要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辨别方法“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既不可以被他人操纵,也不能操纵他人。
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正因为是关系紧密的家人,才更有必要有意识地去分离课题。
人生的真理: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评价我,这是别人的课题,我无法左右,我只需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8.共同体——横向关系——存在本身
【共同体】
共同体:我们都属于多个共同体,属于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国家。
归属感不仅仅是在那里就可以获得,它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获得。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
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
当人际关系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要考虑“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这一原则。
【横向关系】
否定赏罚教育,就是因为它是为了操纵孩子。
表扬背后是上下级关系,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
如果以获得表扬为目的,那最终就会选择迎合他人价值观的生活方式。
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
不要居高临下地命令孩子学习,而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供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如果能够建立起横向关系,那自然就会说出一些更加真诚地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话。
【存在本身】
人只有要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不要用“行为”标准去考虑,要首先从“存在”标准去接纳。
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9.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指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在诚实地接受60分的自己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这就是接纳自我。
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自我接纳。
【他者信赖】
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
假设你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建立在“怀疑”之上,怀疑他人、怀疑朋友、甚至怀疑家人或恋人,生活中处处充满怀疑,对方也能够感觉到你怀疑的目光,会凭直觉认为“这个人不信赖我”。
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他者皆敌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他者贡献】
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就这是他者贡献。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三者的关系】
行为的目标有两个:“自立”,“与社会和谐共处”。
对应的心理目标:“我有能力”的意识,“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自立”、“我有能力”的意识,是关于自我接纳。
“与社会和谐共处”、“人人都是我的伙伴,”则与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相关。
10.活在当下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即使生命终结在此时此刻,那应并不足以称为不幸。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11.人生的意义
并不存在普遍的人生意义。
人生的意义由自己决定。
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
如果我改变,世界也会改变。
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
12.结语
合上书,很多话仍在心中萦回: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不是改变他人,而是改变自我。”
“如果我改变,世界也会改变。”
“想要活出真正的自我,就需要学会课题分离。”
“既不可以被他人操纵,也不能操纵他人。”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人讨厌。”
“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据说,阿德勒的咨询室里放着一根三面柱。
柱子的一面刻着“我很可怜”
另一面刻着“别人很可恶”
最后一面刻着“怎么办?”
每次有来访者到他的咨询室里,他都会拿出他的三面柱,问来访者:“你选择谈什么呢?”
现在,如果你面前也有一根三面柱,我问你同样的问题,你会怎么选择呢?
不要急于得到答案
答案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
而是自己亲自找出来
一切烦恼皆源自人际关系的烦恼
人生的幸福也在人际关系之中
岁月匆匆,放下执念
活在当下,勇敢做自己,人生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