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没有出差,于是时间稍微充裕些。但每每闲暇之余,却总是感觉焦虑感无处不在。
同学朋友的成功;对自己工作的质疑;对自己坚持的不确定性;无不在撩拨着自己那根焦虑的神经。即使自毕业以来,自己也一直在学习提高,不断地充实自己,但这种焦虑感从来没有消失。
其实我的焦虑,究其根源,是自己急功近利的心态的表现。
所以,这段时间,每每焦虑的时候,我也试着缓解自己的情绪,就安慰自己:想那么多干嘛?想再多也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至少自己现在还年轻啊,还大把的时间呢?买车买房现在又买不起,做好当下的事就行了,只要自己每天在学习充实自己,不断积淀自己,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不过这样自嘲式的安慰,确实也能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这个时候,我发现这种自嘲式的安慰其实是一种阿Q精神。
阿Q精神源于鲁迅先生写的《阿Q正传》,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阿Q精神是自轻自贱,自大自夸,化丑为美,麻木健忘的代言词。于是,这种所谓的精神胜利法,似乎历来被人所不齿,甚至被某些专家提高到一个政治高度,认为这是一种民族劣根性。
但是在我看来,精神胜利法只要运用得当,也未必不能成为面对困难的好心态。下面这个故事,我想很多人应该听过:
古时,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其中一个姓王,而另一个姓李。在离京城不到十里路的地方,忽然看到一群人批麻戴孝的抬着一个棺材正朝着他们的路走过来,李秀才对王秀才说:“我们还是避一避吧,碰到了会很晦气的。”
王秀才不好拒绝,就答应了,两人避开大路改走小道。没走多远,两人又看到小路上也有一群人批麻戴孝的也抬着一个棺材走过来,两人没法避让,只好迎过去。
等那群人走过后,李秀才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就开始哎声叹气起来,王秀才就问他是怎么回事,李秀才说:“今天实在是太晦气了,碰到了死人,先前那个躲都躲开了,这条路上又碰到了,哎!实在是倒霉……”
王秀才本来没有想过这些,但是听到了他的话心里也是一惊,不过作为同窗,王秀才还是给他打气说:“哎,其实这个有什么嘛,不就是遇到了两个棺材嘛,别往心里面去,有时候好事不一定是坏事嘛,要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嘛!这个遇到了棺材嘛,恩,说不定也是好事,那个又有棺和材……对啊,官和财!”
说到这里,王秀才反而找到了另一个理由,高兴的继续说道:“对对对,一定是这样的,那个又是官又是财的,我们走大路也碰到了,走小路也碰到了,看来官和财在向我们招手啊,躲都躲不掉,挡也挡不住,哈哈!”
王秀才本来是给李秀才打气,却反而为自己也打了气,一时间非常高兴,不过李秀才心情一直郁闷,根本就没有听进去,情绪也越来越低落。
两个人进了京城考场后,王秀才心情非常愉快,考试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自然得到了很高的成绩;而李秀才在考试中满脑子都想着那些棺材和晦气的东西,心情失落低迷,发挥的成绩还不到平时的一半。结果可想而知,王秀才喜中贡士,而李秀才则名落孙山。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心态,也就有不一样的结果。王秀才这种寻求自我安慰式又何尝不是一种阿Q精神呢?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这种差距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也让人知晓,也进一步加剧着我们心理的不平衡感,甚至还有人出现仇富心理。
恐慌、焦虑、烦躁等情绪在不断地积累和蔓延,各个年龄层的人也有着他们年龄特定的焦虑:中小学生们面临着繁重学业的焦虑,年轻人面临买房、结婚压力的焦虑;中年人面临养老、抚育重担的焦虑.........
在这样充满焦虑的时代里,我们有时候需要阿Q精神给我们紧绷、焦虑的神经休息一下。当你遇到一些烦心事的时候,你可以试着这样想,比如,当你工作受挫时,你可以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当你被人瞧不起的时候,你可以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你失恋时,你可以说天涯何处无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