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信老看到人家转发这些,感觉背后写这些励志段子的人挺苦逼的。憋了半天,终于把各种事情、历史、典故、八卦等扯出一个哲学、用人、团队、处事等励志鸡汤,这种鸡汤就连故事当事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并且最适合用以灌输给员工下属和团队成员。
大多数人一听这些句子,感觉被醒世警言击中了小心脏,细细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啊。于是吧啦吧啦像被注射了高浓度鸡血似的兴奋了,结果没个三五天这些“道理”早被抛诸脑后,堕落的继续堕落,颓废的继续颓废,深夜叼着半根烟拿着啤酒罐眺望窗外的夜色,又陷入了迷惘。
于是,在他们刷着微博微信间,新的鸡汤又闯入眼帘,于是无数的人重拾兴奋,他们把这种兴奋当做未来的曙光,脑袋一发热,仿佛马上能干出个几十亿,反正想到自己以后这么有钱,那还是先睡一觉,玩盘折翼的天使电子竞技吧!反正,读完鸡汤后,我们跟成功人的标签都挺吻合的,嗯,成功离我们不远了!
扯远了,列举最近两个看到的例子:
第一:
其实说到底无非是想把主题扯到:感恩、珍惜、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道理是没错的。可他非得要扭曲演员、电影、导演那些事。
“《港囧》投资几千万,狂赚十多亿?”
他还真以为票房就是利润了,还不除去各种院线发行、分成、宣广、制作费,各种乱七八糟的费用被瓜分后其实一部电影真没赚那么多。
“不用黄渤和王宝强,影片依然卖座?”
我特么《囧》系列本就积累观众很久了,而且徐峥这些年打拼也早已有自己的喜剧票房实力,哪怕是烂片出来也有市场。至于用不用黄渤王宝强,说得跟那时候古代打仗用人与否一样,完全没考虑人家有没档期,经纪公司也不同,身价片酬,剧本角色是否符合等问题。
“是演员成就了电影还是电影成就了演员?”
这就开始把读者扯到了一个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这些人真是没读书,中学时政治课就有教个体与集体之间是互相依存的。什么电影、演员都是互相成就的,《笑傲江湖》系列里的“东方不败”林青霞演很好,那你试试让angelabay来,《少林足球》里的大力神腿,周星驰演得很好,你试试让TFboys来?不是说电影成就演员么?同一个角色,真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能演好。
通过这么一个鸡汤,反过来引导员工下属团队成员觉得离了公司就活不成一样,从而紧紧的捆绑在你那张伟大的“蓝图”上,其实这本质道理没错,但不绝对,一群人一起共事,或者创公司,都是互相依存彼此成就的。而且,也并不是只有公司团队成就个人,越往上的岗位,纵观整个行业,也真就只有这几个人甚至一个人能胜任,你不找他你找个实习生当CEO试试看能不能成就他?
第二:
很久很久以前就看到这句话了,记得第一次看到还是我的前领导发在朋友圈的,一直想吐槽,又怕打击到他,后来看到越来越多朋友转发,避免得罪朋友。不过最近我真忍不住了,我感觉写这段子的人你是来地球搞笑的吧?
“诸葛亮从来不问刘备,为什么我们的箭那么少?”
故事里要箭的是周瑜,他之所以提出这种不合理建议,就是想弄死诸葛亮。
“关羽从来不问刘备,为什么我们的士兵那么少”
作为一开始就追随刘备的大将,为什么士兵这么少他心知肚明——只要他不瞎。至于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自己刚从曹操那里出来,自己兵少问个刘备干毛啊?
“张飞从来不问刘备,兵临城下我该怎么办。”
张飞是个将军,他要是连这都要问还打什么仗。据水断桥算哪门子兵临城下?
于是有了诸葛亮草船借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张飞据水断桥吓退曹兵,所以他们是开国功臣,是大将军。再者,这种大将军大谋士演变过来就是现在普遍大小公司的领导层,如果以上这几个问题从他们口中问出来,你不觉得在小说中英雄形象的塑造很损智商么?
再者,你咋知道他们就没问呢?小说从来都只会告诉你作者想让你感受到的那一面,作者想塑造一个英雄,就写他怎么怎么风光,写他多么漂亮的谋划了一件事。但背后的狼狈,做事前的苦苦思索你又get到了嘛?
“赵子龙接到进攻军令时手上只有20个兵,收获成果时已时攻下了十座城池、多了2万个兵、增了三千匹马,军令只是写着:攻下城池!”
我读书少你别骗我,这段典出哪里啊?军令只写攻下城池,往哪攻啊,攻哪几座城池啊?不说就派出去了啊?呵呵了,那以后企业开会好办了,领导给每人都分派任务:赚大钱!你赚去吧,什么方法老子不管,少于1000万说明你无能!是这意思不?
以上是我对这类型低级鸡汤的想法!
不可否认企业管理团队配合中需要用到很多鸡汤去激励彼此的精神,甚至整体氛围。但我不赞同这类以扭曲事实或或更改他人思想成果的方式来获得鸡汤,这种行为感觉像行骗似的。
鸡汤也分三六九等,多读书,书读不进就多走路,路走不动就看看聂荣恒。人生,就该这么潇洒。
聂荣恒
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