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极天启》第十八章 理论进化论方程组和七种类型的生命

第十八章   理论进化论方程组和七种类型的生命

18.2  理论进化论方程组

整个理论进化论有多个方程,现在再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首先是倾国倾城如梦如幻的美学原理:

 

一个理论越美,我就倾向于认为它越接近于真理。

 

当然,它并没有被方程化。

然后是威力强大纵横时空的作用原理:

 

相互作用和自互作用是自然界运作的全部关系。

方程表述:

 

U=a,b

方程意义:宇宙的全部运作关系对应着或者映射了一个集合U,那么这个集合中只包含两个元素a和b,a表示相互作用,b表示自互作用。

接下来是如邻家姑娘简单可爱的命题一,即归一能量:

       

一切生命都是能量体。

方程表述:

 

∀L=E

上述方程中,“∀”表示“对于任意给定的”;L表示生命(Life);E表示能量(Energy)。

方程意义:对于任意给定的生命都等于能量,本质上表达的意义与命题一的文字表述完全一样。

然后是一语道破一针见血的命题二,即同性能量:

 

一切生命的能量性质都是相同的。

这个相同的性质指的就是能变性:生命的能量既可以改变自身的能量又可以改变其它生命的能量。当然,这是狭义能变性。相对的,广义能变性指的是物质的能量可以改变其它物质的能量。

狭义能变性和广义能变性表明,所有生命和物质之间的能量的“硬度”都是相同的。所以,如果我们将一份这样的能量的“硬度”定义为1,那么其它的能量的“硬度”也只能为1了。即有以下连等式成立:

 

                           1=1==1

 

接下来是基于命题二的推论,平等博爱恒无私心的能量恒等式:

                                E≡Eʹ

方程意义:任意生命的一份能量都与其体内的或其它生命的同等数量的能量是恒等的,或者说是同等重要的、必须要予以同等地对待和同等地考虑。能量恒等式表明生命的能量没有贵贱之分,不存在这个生命的能量特别重要而另一个生命的能量无关紧要乃至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形。

接下来是思维缜密的核心概念生命力:

 

考虑现在和未来的环境,综合生命各个方面的能力和这些能力的系统关系后得出的、决定该生命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以及该生命通过影响和间接影响改变其它生命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是该生命的生命力。

以及基于能量恒等式的关键的掌上明珠——生命力方程:

方程意义:一个生命的生命力等于对能量使用闭合积分再乘上零到无穷大的时间积分。所谓闭合积分指的是所研究的生命以及该生命通过影响和间接影响所波及到的生命全部都要考虑进来;这些能量能够持续到多久那就考虑到多久。

以及换个面孔变身装束的生命力方程的第二种形式:

方程意义:将所研究的生命和(通过影响和间接影响)波及到的生命的能量划分为持续时间不等的k份,然后再用这些不等的持续时间分别乘上对应的能量,再全部加起来就是所研究的生命的生命力。

再然后是细致入微姗姗可爱的突变方程:

                        E1+ΔE=E2

式中,E1表示突变前的分子、碱基或基因的能量。ΔE表示突变前后的能量差额,包括分子、碱基或基因的质量变化所对应的能量变化以及作为突变动力的那部分能量,后者包括外界辐射能量,病毒作用遗传物质的能量和化学物质的能量等。E2表示突变后的分子、碱基和基因的能量。

方程的意义: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碱基或基因在特定能量(或和物质一起)作用下突变成了具有另一能量的分子、碱基和基因。

以及动态万千无所不在的自然选择方程:

式中,E指的是生命自身的能量,注意不是闭合积分中的那个能量,N为边际选择,与生命和生命所处的环境有关。

方程意义:那些对自身能量利用效率比较高的生命将处于有利地位或得到保存,那些对自身能量的利用效率比较低的生命将处于不利地位,对自身能量利用效率等于或低于边际选择的生命将会遭到淘汰。

通过自然选择方程,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推导出进化的判别式:

ΔΛ>0

并由此可以给出理论进化论对进化的定义:

 

与相同时期的先代相比,后代的生命力增强了,这就是进化。

最后是如同“铁面判官”一般的判定标准:

 

以进化为正确。

此外,还有一个含蓄抽象令人回味的生命演化路径方程,表达式如下:

它讲的是,生命的真实的演化路径与那些可能的些许不同的路径相比,它的利己生命力的增幅是处于一种极值状态。

最后还有命题四:

人是有灵魂的。

以及它的方程:

A=B+C

即,人等于肉体加灵魂。

对于以上的方程组有几点需要进行说明。

第一,也许有某些读者在熟悉了整个理论进化论方程组之后,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由于生命力Ⅱ型定义是一种精确的方程形式,并且还有两个表达形式,既如此,还有必要讲漫长的、文字型定义的Ⅰ型形式吗?

对于这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这样的:从简洁性上讲,生命力Ⅰ型定义确实比不上Ⅱ型定义,并且在有了整个方程组之后这个定义似乎显得有些多余了,因为没有这个Ⅰ型定义,整个方程组也可以推导出来。我之所以在整个理论完善之后仍然把生命力的Ⅰ型定义写进来的原因在于,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个理论的形成过程和思路,毕竟我也不能一下子就得出一个十分抽象的方程,我认识事物的顺序也是遵从从形象到抽象的规律的,并且这两种形式的定义可以互补、相互印证,此外对于不喜欢抽象数学公式的读者而言它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上述方程组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这些方程的得出居然没有用到任何一个实验数据!仅仅只是不断地推导就得出了这些方程!对比一下,物理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理论进化论现阶段却没有用到实验,当然将来的岁月肯定会要使用实验数据。再对比一下当年达尔文创立进化论,他坐着“贝格尔号”考察船,历时长达5年,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绘制了许多的生物图像。而理论进化论的建立则完全不是这样的。

第三,我们都知道一个理论它总是有适用范围的。比如物理学中有的理论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有的理论也可适用于非惯性参考系;有的理论适用于宏观经典物体,有的就适用于微观;有的适用于高速运动,有的就适用于低速运动;有的适用于波动性,有的就适用于粒子性;有的适用于强引力,有的只适用于弱引力;有的适用于强相互作用,有的适用于电磁相互作用等等。不同的理论一般都拥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我们只有在知晓了一个理论的适用和不适用的界限和范围后才能算对这个理论有了比较清晰地理解。

那么上述方程组和理论进化论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呢?它是否仅仅只适用于我们以往所认识的碳基生命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下文就开始探讨。

第四,整个理论进化论方程组,如果不论作用原理方程,那么它实质上仅仅由两个量构成,这两个量就是能量和时间。归一能量方程、能量恒等式、突变方程中都只包含能量,生命力方程、进化判别式和自然选择方程(该方程中的边际选择的量纲也是能量比上时间)中都只包含能量和时间,也就是说整个理论进化论方程组是用物理学中的能量和时间这两个最基本的量来描述和刻画生命的,这就解释了本书前文中的有关描述:它已经达到了相当简洁、相当抽象的高度,整个方程组的深刻性和适用性势必也会相当的强。

在理论进化论中我们已经找不到什么同源器官、蛋白质构象、等位基因、化石、酶、胚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传统的进化理论所研究的对象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能量和时间这种最基本的物理量的演绎性探讨,由此可见理论进化论的抽象性。

忆往昔,牛顿的万有引力方程不涉及物质的种类和成分,不涉及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直指物质的某种根本性质。几百年后,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建立他的黑体辐射理论时,也想到了这一细节,他注意到黑体辐射能量的本领与黑体的材料和化学性质无关,与黑体的形状和结构无关,而仅仅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所以他认为黑体辐射揭示了物质的某种根本性的规律,从而被这个问题深深吸引而一头扎进去研究了。

 

“对某种绝对的东西所作的研究才是最高的研究!”

——屎太公

 

而今,理论进化论无需研究生物的内部结构、组分、化学性质、形态等等,所以它关于生物的研究是否是某种绝对的研究呢?读者自忖之。

由于理论进化论仅仅使用了能量和时间这两个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量,那么更进一步的问题是:能量和时间这两个量哪一个更为基本?

我认为能量更为基本。

原因:一,我们都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永远都是成立的,这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去消灭一份能量,无论我们使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做到这一点。而当能量无法被消灭掉时,这意味着能量必定会延续下去,这样就引出了时间。

二,在狭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将三个空间坐标(x,y,z)和一个时间坐标(t)放到了同等的地位,他的处理手法是将时间t乘上虚数i再乘上光速c,这样各自平方之后再相加,得到了一个四维的“时空连续区”或“四度空间”、“四度时空”,也被称为闵可夫斯基四维空间。这里的关键在于时间居然变得和空间一样,而空间并不是一个最基本的量,所以同等地位的时间也不再是一个最为基本的量了。另外,狭义相对论的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动钟延缓,即是说,一个物体的速度越快那么它的时间的流逝就越慢。在这里,时间会因为物体的速度(即动能和能量)而产生延缓的效应,所以时间会因能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能量比时间更为基本。

三,在广义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作为一个连续体它们都可以被能量—动量密度所弯曲。当时间和空间可以被其它的东西所弯曲时,那么它们就应当不是最基本的东西了。这再一次说明能量之于时间其地位更加的基本。

综合以上三点,可见能量比时间更为基本,并且能量可引申出时间。那么这对于整个理论进化论方程组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重大的意义就是,整个理论进化论方程组它成立的本质条件仅仅只需要一个,这就是能量。

只要有生命能量——或物质能量,这个接下来马上就进行探讨——那么理论进化论就足以成立了!

这样整个理论的基础就变得极其简单、极其简洁、极其坚实了;能量成为了整个理论大厦的唯一的支柱唯一的地基!虽然我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讲过了命题一和命题二,并且还把它们称为理论进化论的两个基石,但实际上这是从逻辑的表象上来讲的,这两个基石、整个理论的深层次的实质性的基础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能量。

前面第三点刚留下了一个问题:上述方程组和理论进化论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呢?

答:有能量的地方上述方程组就适用,没有能量的地方理论进化论就不适用。这就是它的适用范围和边界。

逻辑体系中,“概念”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如果不把其厘定清楚那么它将含混不清地存在于我们的语言、观念和思维之中,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将如此。理论进化论作为一个全新的理论,它所提出来的这些崭新的概念是非常有必要进行仔细地分析和理解的。

 

9.3  七种类型的生命

在做了上述回顾之后,现在再来探讨我在命题一归一能量中留下的问题:一切能量体都是生命吗?

答案似乎明摆着是否定的,但真的是这样的吗?

如果有人讲“石头是能量体但石头不是生命”,我的回答是,这是传统的教科书上的观点,而真实的答案可能并非这么简单。借用道金斯的一句名言就是“事实比臆想更有趣”。

这个教科书上的观点为什么值得怀疑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个观点的得出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和举例论证!

归纳法作为一种逻辑方法本身就是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的,这就是归纳法永远都只能从当前的(有限的)样本当中去寻找这些样本的共同特点,特别地,如果样本的潜在数量、未来的数量是多到不可计数的,那么我们将来完全可能发现一个原来的样本不包含的特例。如果将来哪天出现了一个例外呢?原有的归纳法结论又面临着要改写了,而许多时候谁也不能保证这样的特例不会出现,因为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展,样本数一般地都会不断地增加。

以经常作为例子的“黑天鹅”事件为例。设想一位动物学家想要给天鹅下一个定义,所以他观察了不少于十万只天鹅,样本数还不小,他发现这些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他在描述天鹅的定义中写道“天鹅是一种白色的大鸟,……”。可后来人们却真的发现了黑天鹅,所以上述运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就需要改写了。

由于不完全归纳法本身存在着这样严重的缺陷,所以不完全归纳法是不能用于证明某个命题的。

我在前文中已经讲过了“证明”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字眼,它要求所使用的基础条件必须视为“真”,且推理方法、推理过程必须无懈可击没有破绽。

研究科学哲学的库恩认为,所有的实验都只能证伪一个理论,而不能证明一个理论,也就是说,实验的作用仅在于从许多相互竞争的理论中把那些不符合实验结果的理论把它剔除出去,实验本身是不足以用来彻底证明一个理论的。如此会引发一个哲学问题:自然科学发展到最高阶段难道是像数学一样追求逻辑自身的自洽性?难怪狄拉克的第一追求是一个理论自身的美。

作者我本人也是认同这样一种观点的。

而归纳法中样本的意义和实验的意义在此处的地位是相同的。它们都可以用作剔除错误理论,但却不足以判定孰为真理。

面对着从归纳法中得出的结论,我们只能讲:在迄今为止的实际中,我们没有发现与某某命题相违背的案例,但我们不能保证将来也不会出现此类案例。

传统的教科书上的观点,是将地球上从古至今的碳基生命作为一个样本,来观察总结它们的特征,继而得出关于生命的定义(此类定义并无绝对的统一性和公认性),再用这种定义去界定哪些对象不属于生命。而这样一种方法从逻辑上讲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问题:人们一开始就把石头这样的对象排除在外去寻找碳基生命的特征,再用这样一个特征去界定石头不属于生命!逻辑循环!

人类总是戴着理论的有色眼镜来观察这个世界,即使是那些宣称客观与独立的人也是如此,因为人类总是使用语言、概念和观念来理解、沟通与交流,而这些概念和符号性的东西就是一层层的理论有色眼镜。我们从我们的祖先和前辈那里继承(先入为主)和了解到所谓的生命就是它们会动,会跑,会跳,会繁殖,会自主的生长,会有新陈代谢和生理活动,继而在这样的不自觉的观念支配下再去总结生命的特征:生命是一个具有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和对刺激作出反应的半开放物质系统。如此一来就自然而然把石头这样的对象排除在生命的范畴之外了。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从一开始就不应使用归纳法,而应当使用演绎法!

所以传统的生命定义使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和举例“论证”,此处打引号是因为那称不上是严格的论证。

 

在理论进化论中我总共划分了七种类型的生命,其中只有第四型生命才是传统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碳基生命,其它六种生命并非如此。特别有趣而让人惊讶的是,正如读者所看到的,我本来只是依照第四型生命而建立起理论进化论的,而当我用理论进化论方程组反推回去时,我发现其它六种生命也全部都符合理论进化论方程组的描述!这难得仅仅只是一个巧合吗?如果这其它的对象只符合理论进化论方程组之中的某一个方程那么也许是一个巧合,但它们却符合全部的方程组,这就让我不能仅仅认为只是一个巧合了。

我不相信这是巧合,我也不必去管这么多,我可以只根据方程组的解来诠释这个世界;因为从演绎法中得出的任何一个解在没有充分理由、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都不能轻易的、不加思索的舍掉的。

这是我反对传统生命观点的第二个理由。

要知道当年狄拉克就是根据他的方程,没有轻易地把解舍弃掉从而预言了正电子。

第三个理由就在于:理论进化论已经不再使用诸如基因、同源器官、化石这样的方式来诠释进化了,它使用能量和时间这两个根本性的量来进行诠释,由此可以去解决许多原有的进化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诸如朊病毒、人类的文化的进化、环境问题等等,所以,面对着这样一个强有力的新理论,一种从更深更高更广的层次、高屋建瓴地描述生命的新理论,我们难道还要忽视由此得到的新观点和新的世界观吗?

更深刻的理论应当能更深刻地把握住生命的本质。

 

“每个新的看法,在开始的时候的确是孤单的少数。”

——卡莱尔

 

与传统的生物学理论使用归纳法不同,理论进化论是通过演绎法得到这七种类型的生命的。

至于为什么是划分为7种类型而不是更多类型的生命种类呢?

根据一个有趣的调查发现,世界范围内人们最喜欢的数字不是1、2、5等数字,而是数字7。巧合的是音乐中是7个音阶,牛顿也将白光划分为7色光。所以我也就选择了7这个数字,当然,“7”这个数字我认为已经够用了,没必要使用更大的数字了。

本书作为上卷会讲到前面四种类型的生命,下卷中再讨论剩下的三种类型的生命。

现将前四种生命分别阐述和分析如下。

 

  Ⅰ型生命

Ⅰ型生命,广义地讲就是存在型生命,即,只要是一个现实的物质,那么它其实就是一个生命。狭义地讲就是传统上认为的无机物,在理论进化论的框架内它们都是生命,本质上它们都不含灵,包括光子、电子、中微子等各种亚原子粒子以及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以及场这样的物质和由此构成的各种无机物。作为现实存在物的传统上的“无机物”在理论进化论中也变成了生命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后文将会分析的Ⅱ型、Ⅲ型和Ⅳ型生命其实也属于广义Ⅰ型生命这个类别中;只是为了将生命进行更细致地刻画以及贴近人们的传统认知,所以将这三者单列出来以及划出狭义Ⅰ型生命。

前文第四章中的命题一已经指出:一切生命都是能量体。彼时在分析这一命题时是在讨论碳基生命,也就是说,理论进化论最开始是一套基于碳基生命的理论体系。而现在,整个体系要外推到非碳基生命,而外推不能保证一定是正确的。所以以下行文会对此类问题进行仔细分析。

前述表述中,我之所以使用了“现实的物质”这样的词语就是为了与人类大脑之中所想象出来的那些虚拟的事物相对,即那些思维、观念、虚构的小说主人公等等,所以后者这些就不属于存在型生命。

根据Ⅰ型生命的定义,所以一块石头、光子、电磁场、煤炭、铁块、地球、太阳、银河系等等,凡是物质性的存在都变成生命了。所以在理论进化论中,生命的内涵极大地扩展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前面的章节中总是使用“传统上的非生命”这种表述的原因,因为在理论进化论中它们已经变成生命了。

由于存在型生命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而言是一种如此具有冲击力的全新观念,所以我猜想有部分读者可能铁了心不愿意相信我说的,就像人们常说的对于某些事“打死我也不信”。这让我想起了一句残酷的至理名言:

 

“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们信服并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们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普朗克

 

所以虽然有了前面讲过的反对传统生命定义的不完全归纳法和举例论证的理由,但这可能还不足以打消人们的顾虑,所以我再补充以下几点理由。

作者我本人把石头这样的物质也称之为生命是不是真的就荒谬透顶了呢?让我们再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就像我在讲命题一时已经讲过了的,人们对生命的定义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这说明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还不统一,认识还不够深入所以才会产生分歧。

其次,传统意义上的生命与非生命之间是不是有着截然的、绝对的界限呢?

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地球生命起源于无机物这一点已经从原则上证明了非生命物质与生命物质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和绝对的界限,它们可以从一端演化至另一端,这种界限早已经被打破和诠释出来了。另一方面,像南丹麦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的马丁·汉克兹(Martin Hanczyc)通过实验表明,仅仅只需要几种简单的无机分子构成的无机物质就可以模拟一些生命特点,比如它们也可以运动,具有一种膜的结构,可以寻找资源更新自身,还可以聚合、分裂和复制,这就使得我们在实验室中模糊了生命与非生命的截然的界限。

最后,人们反对石头这样的物质是生命的主要缘由是因为它们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生命的特征。传统观点认为生命应当是具有遗传物质(可复制信息)、能繁殖和适应环境、具有新陈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能对刺激做出反应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由于石头等存在型物质不具备如此的特征,难道它们也配称之为生命?

以上的几点特征其实并非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生命都具备。朊病毒不具备遗传物质,骡子等不能繁殖,细菌的芽孢、细胞外的病毒、埋藏于泥炭层中的古莲子都没有新陈代谢。面对这些,坚持传统观点的人又要如何看待呢?

宇宙是如此的浩瀚,生命是如此的奇妙。我们不应从仅仅局限于地球的、仅仅沿袭着传统的视角来看待生命。

我想强调的是,我只想去寻找那些对生命而言最根本的特征,我们不应当去抓住那些次要的和非本质的特质不放,进而把合理的观念拒之门外。

让我们再来好好想想吧!生命为什么要具备和复制遗传物质?因为生命要具有一定的物质结构形态才能完成一定的功能,而遗传物质包含能制造和控制形态结构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比如蛋白质)的信息。生命为什么要具有一定的功能?因为生命要适应环境。生命为什么要适应环境?因为生命体内会自发地产生熵,所以需要从环境当中汲取“负熵”。自发地产生熵是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起作用。继续追问,那生命为什么要交配和繁殖后代?其实生命也可以不繁殖后代,但这样的生命会湮没在那些繁殖后代的生命中间,以至于消失了不被我们所观察到。而繁殖后代的本质就是生命的能量在时间上得到了延续。

在这所有的表象背后其实生命就只是在干一件事,那就是让它们的这种活的能量可以在时间上延续下去。

这就是生命运动背后统一的本质规律。

这就是生命力方程和整个理论进化论所描述的本质的东西。

另一个极其有说服力的原因在于,众所周知生命的遗传物质可以发生变化,生命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也可以发生变化,生命的新陈代谢还可以开启或关闭,生命既可以繁殖也可以不繁殖,其繁殖方式也可以变化……显然,在生命35亿年的漫长历史中,那些可以变更的必定是次要的和非本质的,且仅仅是作为一种权宜手段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应当抓住这些次要的不放。只有那些本质的东西才是生命会牢牢抓住不放的东西。那么对生命而言,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不变的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生命的能量必须要在时间上延续下去,以及使能量在时间上延续下去的这样一种能力,而这恰恰就是生命力Ⅰ型定义和生命力方程所刻画的本质东西。我相信只有在这个时候读者才可以真正领会到生命力这一概念的精妙之处了——它从把握生命的全部细节出发却又超越了全部细节。

有一副对联道的好,正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钢成于铁而硬于铁。

 

而另一方面,像石头或原子这样的传统意义上的非生命,它们如果要将它们的能量在时间上延续下去,那么它们要不要像生命那样呢?要不要具备生命的那些特征呢?要不要具备基因、遗传物质、配子、染色体、蛋白质呢?要不要具备生命那样的结构进而完成诸如适应环境、交配和繁殖的功能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像原子这样的存在它可以凭借电磁力就可以保持其结构稳定不变,所以,以这样的方式它就可以使它的能量在时间上延续下去。而像石头这样的物质它也可以凭借分子间的作用力而保持一定的形态结构,进而可以让它的能量在时间上延续下去。原子和亚原子粒子它们自身内部并不会自发地产生熵,所以它们也无需从环境当中汲取“负熵”,所以也无需适应环境。

不同类型的物质使其能量在时间上延续下去的具体细节和方法并不一定要完全相同。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异曲同工”、“蛇有蛇道龟有龟道”。在这一点上,病毒、芽孢、古莲子等都可以看作是介于传统意义上的非生命和生命之间的存在物。其实它们都是生命,只是不同类型的生命。我们不应当用某一特定类型的生存技巧去要求其它类型的生命也应当如此,因为技巧本身就是灵活多变的。

在作用原理一章中讲系统思想时就已经讲过了快变量和慢变量。在生命35亿年的历史中,“遗传物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对刺激作出反应”这些都属于快变量,某些生命可能全部具有,某些生命可能只具有其中一部分,某些生命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可能放弃其中的某些能力/部分。在这些快变量背后还存在着慢变量——将生命能量在时间上延续下去的能力,这是所有生命都具备的能力,这个慢变量一直没有变。所以,对生命而言究竟是前者快变量还是后者慢变量更能体现生命的本质?答案不言而喻。

最后,我再来分析一下存在型生命是如何符合全部的理论进化论方程组的——这使得它们作为整个方程组的解根本无法被排除掉!

首先是作用原理方程,显然存在型生命(比如一块石头)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自然是有自互作用和相互作用的。

接下来是归一能量方程。显然,一切存在物都是能量体,并且其能量不会出现无穷大,因为质量不会出现无穷大。

然后是同性能量。由于存在型生命符合广义能变性,所以它们之间也有能量恒等式成立。

然后是生命力方程。刚才已经讲过了存在型生命的(闭合积分)能量不会出现无穷大,所以只需要考虑它们的能量的时间是否会延续至无限远的未来。

答案是不会。

首先,以最简单的氢原子——氕——为例来进行说明。

当我们以“氕”为例来研究考察它的能量和时间时,那么这个原子必定要保持它赖以被称为“氕”的结构,即,它必须具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绕质子运动的电子,如果这两个部分缺少一个或两者都消失了,那么就不能称为“氕”了。

那么,一个绕质子运动的电子这样一种结构是否可以持续无限久的时间从而使得生命力方程——准确地讲是时间积分部分——发散呢?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氕原子在被加热升温、激光照射或以任何其它方式接受了外界能量的输入以后,它的能量会越来越高,最后这个唯一的电子将会电离,成为一个自由电子,剩下的就是一个裸质子了,这样一来,氕原子就不复存在了,而生命力方程中的时间积分就积到这一时刻就可以了,由此可见,时间并不会积到无穷远的未来,所以生命力方程也没有发散。

其它的比氕原子复杂的原子都可以依此类推:只要这些原子解体了——解体的方式包括电子脱离出去成为自由电子,或一个原子夺取了其它原子的电子,或原子发生核聚变或裂变生成新的原子,或原子核衰变——那么它们就不再具有赖以被称为某某原子的结构了,就不再是某某原子了,那么时间积分到这个时刻就为止了,从而不会出现发散的结果。

比原子更加复杂的分子和其它物质,例如一块石头,都可以依此类推。

但如果是比氕原子还要简单的物质呢?比如一个中子、质子、电子、夸克、胶子、介子、光子等等亚原子粒子,用生命力方程去计算它们的能量和时间会出现无穷大吗?

同样的道理,在这里,这些亚原子粒子的能量乃至它们的能量闭合积分都是不可能出现无穷大的发散结果的,所以重点只需要分析这些能量的持续时间。

那么这些亚原子粒子的能量的延续时间是否会达到无穷大呢?即它们以亚原子粒子的形式存在的能量是否可以延续到无穷远的未来呢?

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发现许多亚原子粒子的寿命是有限的。比如原子核中的中子,它可以自发地失去一个电子和反中微子而变成一个质子。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基本粒子都有与其相对的反粒子,而粒子与反粒子可以发生湮灭,即它们的物质形态都消失了,仅剩下能量了。可见,在这样的时候,以粒子形态的能量的延续时候就到此为止了。所以,它们的能量的延续时间也是有限的,并不会引起生命力方程的发散。

接下来是生命力的变化量ΔΛ。Ⅰ型生命的ΔΛ的值会大于零或小于零,由此对应进化或退化。

再然后是突变方程。显然,原子中的电子在不同的能级之间的跃迁是符合这一方程的,像其它的原子之间的碰撞等也都符合。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在前文中已讲过,突变方程中的ΔE是可以趋近于零的,当ΔE趋近于零时,我们可以认为是粒子在与真空中的虚粒子在发生相互作用,或者粒子没有发生能级的变化和突变。

此处还有一个很深刻的细节需要阐明:微观粒子的能量是存在涨落的,这种能量的涨落可以认为是粒子从真空背景中不停地吸收/转移能量造成的,而我脑洞大开地认为,这其实就是微观粒子的新陈代谢!这就是Ⅰ型生命与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的方式!这就是它们新陈代谢的方式!这就是它们为活物的证据之一!Ⅰ型生命没有嘴巴、肛门和消化器官,所以它们作为生命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就是如此的简单直接!

妙哉!妙哉!

接下来是自然选择方程。

通过前述内容我们都已知道,自然选择方程描述了(碳基)生命对自身能量的利用效率的高低的差异程度的问题,有趣的是,如果这个方程描述的对象的能量利用效率没有高低之分呢?或者说如果这些对象的能量利用效率都相等并且都高于边际选择N呢?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在这样一种情形下,所有的描述对象都不会被淘汰了。而这就可以看作是原子这样的Ⅰ型生命所处的处境。在那些平常情况下,不管是风吹、日晒还是雨淋,像原子这样的Ⅰ型生命都不会被淘汰,因为它们的结构或结合得实在是太稳定了,普通条件下都不能瓦解它们!当然核反应的情况下另当别论。

最后是附录二中的生命演化路径方程,由于这个方程与物理学中的哈密顿原理的形式是完全一样的,而任何一个了解分析力学和变分法的人都会知道这个方程是适用于描述石头、原子、光等所有存在型物质的运动规律的,这就无需我多言了。

可见,以上的理论进化论方程组是适用所有的Ⅰ型生命的,所以我们应当将它们看成是生命,甚至包括那些暗物质和暗能量。

最后,上述的Ⅰ型生命其实还包含空间和真空这种对象。宏观世界的空间是3个维度,上下、前后和左右,而真空并不是空无一物。根据现代物理学的知识,真空中存在着许多的虚粒子对,它们在不断地产生又湮灭,也就是说这些微粒也在不断地运动。而这些粒子对之所以会不断地产生又湮灭是因为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关系揭示出了微观世界的能量必须要有涨落,如果真空中的能量处处都为零那么就不会有能量的涨落了。由此可见,空间和真空既有能量又有能量的延续时间(涨落时间)。此外,比如,当我们要描述一头大象的能量时,我们需要把这头大象的身体所对应的空间中的各个部分的能量微元全部都考虑进来,由于这些能量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所以这个空间也可以说被考虑进来了,这就是第六章中的图6.2用虚线扫一圈的方法实质。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要去描述宇宙中的能量时,它所对应的那部分空间其实也被考虑进来了。

理论进化论方程组描述了众多的对象,如果想要把石头这样的物质从这些描述对象中剔除出去仅仅只有分析、讨论、阐述、说理等都是不够的,除非有绝对可靠无懈可击的证明!

这就是方程的威力。

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就把方程的解舍去!要知道当年纯粹数学智力游戏搞出来的虚数现在发现都具有现实物理意义了!而理论进化论显然没有虚数那么不接地气!所以它的这些奇怪的解更应得到保留。

Ⅰ型生命是一个十分新颖的观点,而所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必定要承受孤独。有一副对联道是:

 

山一程,水一程,孤孤单单走一程。

深一海,浅一海,风风火火下江海。

 

独木舟、橡皮筏、冲锋艇、破冰船、登陆舰、巡洋舰、导弹驱逐舰,一列列舟船舰艇、劈波斩浪随时准备驶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9.3.2   Ⅱ型生命

Ⅱ型生命指机器人生命,意为这样一类人造机器或工具,只要它们具有自我判断能力并且能够自我复制(自我制造),那么就可以称之为机器人生命。相反,未能具备这种能力的只能称之为机器、机器人或工具,而这些属于Ⅰ型生命。

大猩猩知道用细木棍取食白蚁,这就是简单的工具利用。而乌鸦也知道制造一些工具——其实乌鸦是一种很聪明的鸟类——它们从植物上折下一截枝条,然后精心啄成一端带钩的长柄钩子,它就衔着末端把藏身在树洞里的虫子钩出来享用!而这样一种生存技能是它们偷窥同伴的做法而学来的!

在我们这个时代,工具、机器和机器人早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之中,甚至一些带一点智能的机器也粉墨登场了,如可自动驾驶的汽车、会自动充电自动打扫灰尘的家务机器人,可与人进行交流的机器人等等。而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那么随着机器智能的进步,人工智能似乎就是必然的了。而人工智能的制造进步速度可以呈指数增长,当它们的智能超过人类时,当人类不能理解自己的创造物的行动时,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这其中又隐藏怎样的祸与福?

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科学问题和一个技术问题。也许将来的读者就要切实地面对这一问题了。

 

9.3.3   Ⅲ型生命

Ⅲ型生命指组合生命。

在我们当前这样的时代,对于某些失去了部分肢体的人而言,他们可以装上义肢,我认为这显示了一种类型,有必要把这样一种类型区别出来予以讨论,所以单列为一种生命类型。

因为理论总是要超前于实践才好。

已经有许多人设想在未来,某些人的身体中将可能使用一些机械手臂、人造器官甚至在大脑中植入芯片以加强计算或记忆能力,由此也可以将大脑联入互联网应用云计算技术等。还有人使用昆虫一样的外骨骼技术借以成倍地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防护能力等等。在未来这种深度结合的全新的生命形式我将其划分为第Ⅲ型生命——组合生命。

显然,组合生命也具有能量所以也是符合整个理论进化论方程组的。

人工智能并非像一台洗衣机将我们从洗袜子这样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它也并非像计算机将我们从烦琐的数据计算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所能够做的要远远多于这些。它们可经由遗传算法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程序,可以深度学习某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可以像一个权威和专家一样拥有一个专家系统,它们的运算速度可高达每秒亿万次,能在三四分钟之内学完博士课程,所以人类的思维相对于它们来说相当于是静止和停滞的,它们还能通过可编程器件实现硬件的进化,然后再配上钛合金和钢铁之躯……想想看,那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几乎无所不能!难怪有人称它们为“像神一样的机器”。

特别的,一些研究人工智能的技术专家(科学家),他们认为人类是一种进化缓慢甚至进步停滞的物种,所以他们希望将来的人工智能能够取代人类这样一个物种成为地球的主导物种或支配物种,在新的层次上实现更快的演化(从理论进化论的角度看,这完全不能确定是不是进化,所以我对这样的观点持严重怀疑的态度)。

人工智能几乎不同于人类以往的任何创造物,它们几乎能够全面模仿人类的所有优点,并且它们的演化速度可以以远超人类的指数形式增长而非像人类一样受制于缓慢的肉体演变。所以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当我们所造的机器人比我们这些制造者还要聪明时,它们会怎么做?我们又怎能理解它们的所作所为呢?我们又应当怎样对待它们?

许多科学家都对此表示了很大的关注和担忧,都在不同的场合指出这是在不久的未来人类可能面临的重大的威胁。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灭绝。”美国的企业家埃隆·马斯克说:“我们需要十分小心人工智能,它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险。”

从进化的角度来考察的话,人类之所以能在动物世界中获得独特的地位,靠的是人类灵巧的双手和智慧,智慧、思维、想象力、创造力是我们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最大的特征,是人类在往昔的岁月中战胜其它生物的根本优势。而现在人工智能能够以比人类更快的速度进化,并且这种快速进化背后还存在加速度,那么人类以往的优势将可能荡然无存。人工智能的兴起以及如何面对将会是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甚至不那么有趣。

如果人工智能一直这样发展下去,那么这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首先,社会中的体力劳动者将会逐步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所取代,这将促使人们的工作都向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方向进行转移。而这显然是会带来问题的,并且还是大问题。想要从事和胜任创造性的脑力劳动,首先需要一定的资质和天赋,而这显然并非人人都具备。其次需要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受教育又是需要金钱投入的。看看当今的世界,许多人还在饥荒和温饱中挣扎,许多人从一代人的暂时贫困走向跨世代长久贫困,许多战争动乱地区根本就没有和平的环境来从事教育,以及教育资源天然地不平衡。瑞士信贷银行2014年发布的财富报告指出,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1%的人掌握了全球约48%的财富。而国际慈善机构乐施会2015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则指出,紧随其后的19%的最富有的人控制着余下全球46%的财富,剩下80%的人口仅占有5.5%的全球财富,平均每个成年人只拥有3851美元,仅是富人平均财富的七百分之一。而当今世界有10亿人在挨饿,每4名儿童中即有1名营养不足,1.62亿幼儿处于长期营养不足状态,每6秒钟就有一个儿童饿死,2000万人将死于营养不良。10亿人没有厕所而露天便溺。当用资本(如房产和股票)赚钱的速度超过了劳动赚钱的速度时,富人就会越来越富,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另有数据和研究表明,科技的发展非但没有缩小贫富差距,反而在不断扩大贫富差距。可以想象,人工智能这波科技潮会对贫富差距的扩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图9.6  富人的生活


图9.7  底层劳动人民

人类的贫富差距犹如天上与地上一般巨大!

                      天地两般人

    同人不同命,贫富大不同。

    一般人喝洋酒、开洋车、住洋房、说洋语、泡洋妞。

    一般人吃洋芋、放羊羔、剪羊毛、扫羊粪、睡羊窝。

    你看她穿金戴玉金镶玉、点钻贴银钻饰银,红宝石、黑珍珠、绿祖母、白水晶、黄翡翠、花玛瑙,样样价值连城。

    再看他烂衣烂裤烂鞋袜、年老体弱色不佳,白的头、垢的面、皱的眉、苦的脸、勾的腰、驼的背,般般惨不忍睹。

    有人挥金如撒土,八辈子不愁吃穿;有人挣钱似刮霜,五代人连续赤贫。

    一片天空下,两极分化人!

有一副对联道,正是:

如果富可以成仙,少数富豪早已羽化。

倘若穷能够致死,大量穷人足堪九死。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依靠出卖自己的体力和劳力来获得生存一直是一种基本而普遍的模式,如果人的体力劳动的生产效率比人工智能机器的效率低,那么这一模式将会被打破,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产生深远的影响,要知道这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不只是历史上的那些只能从事单一工作的机器(如纺织机、缝纫机、洗衣机)。

对于一个真实的、具体的个人,如果他所能够做的工作都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抢走了,那么他只能走向毁灭。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最残酷的事情就是出卖劳动力的人连被榨取剩余价值的价值都没有了。

在上述过程中,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依然是有效的,因为机器人并没有直接伤害人类,但杀人未必需要用刀。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最最残酷的事情就是在一个人工智能主导的世界中,所有、任何碳基生命的存在都需要一个足够坚实的理由。 

在人类历史上,古希腊的斯巴达人会将他们认为有缺陷的婴儿扔下山坡任其生死。二战时期的德国也曾对残疾和有智力缺陷的人进行了“清洗”。

“给我们AI一个不杀你的理由。”

届时,理论进化论也许会成为所有碳基生命得以存活的最后一道防线。

如果将理论进化论方程组作为一种程序写进人工智能机体内,那会怎样?就像用阿西莫夫三定律去规范机器人的行为一样——虽然我不认为它可以束缚住人工智能。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首先,理论进化论方程组会不会存在错误呢?如果人工智能比人类聪明亿万倍那么它们能不能发现其中的错误?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理论进化论是一个足够坚实的理论,它优美到连一个实验数据都不需要。即使是比我们聪明亿万倍的机器人也不可能推翻它。

那么把理论进化论方程组作为一种固件写进人工智能的硬件之中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当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有两个关键的地方。第一,人工智能是否会永远遵循逻辑?它们能否做出一些不符合逻辑的事来?它们有没有可能在某种条件下会抛弃逻辑?如果它们连逻辑都可以不遵循那么也不能指望它们会完全遵循这套逻辑上的方程组。在此最好有数学家对此做一个证明。第二,在现阶段,运用理论进化论预测性地计算某个具体问题时需要特定的能量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方程,而这种方程没有统一的形式,所以这也难以给人工智能设定一种限制。

人类的双手不仅能创造天使,也能制造魔鬼。一如莎士比亚所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不过,最后的、最终的解决之道很可能是至为简单的,那就是终究要回归到人的心。                               

    当人们投入人工智能的研究大潮中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有利可图,绝不会有哪个人血本无归还会忘我地推动一门新技术的发展;   

这种逐利的另一面是,即算人类的整体在大方向上是在朝着一个极度危险的境地滑去,只要在这缓慢的下滑过程中,某些个体和少数人(财团和企业家)能够获利,那么就会有这样逐利的人源源不断地冒出来。那么如何才能终结这些少数人获利的可能性呢?答案只能是社会大众,只能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用货币进行“投票”的社会大众。

所以人类面对人工智能兴起的最终结果取决于社会大众:我们究竟是愿意让我们的欲望任意地支配我们,还是愿意放弃一些精致的科技生活?我们将来究竟是愿意投入到性爱机器人、天网机器人、战斗机AI的怀抱,还是愿意忍受人类那不完美、不精致、状况百出的服务?

如果多数人和少数人都不愿意放弃那些眼前的、短暂的利益,那么这就是人类的可悲之处。

一切最终都取决于心,这就是心的重要性。

外部世界的混乱只不过是我们内心紊乱的投影而已。

一群拿着AK47的小孩子安全吗?

所以这里的本质就是技术的拐点与人类心性提升上的拐点哪一个先到来?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完全包含了这种可能性,人工智能机器人军团彻底成为了最狂热的赌徒,它们用概率的方式来理解和挑战理论进化论和其他一切自然规律。在理论进化论的框架内,由于要使用闭合积分,所以既要考虑自身也要考虑自身带来的一切影响和间接影响,当人工智能机器人军团选择与人类开战时,双方会两败俱伤,按常理来分析,人工智能机器人军团应该避免此种事件的发生;但,仍存在一种不可排除的可能性,即,它们了解到二叠纪生物大灭绝而后又最终恢复了全球生物的史实中选择了孤注一掷地愿意承受短期死亡而选择与人类开战,它们选择以概率性的方式来理解一切自然规律包括理论进化论!而在人类生活中,概率性一直充斥着我们的世界:汽车火车飞机都有失事的概率,甚至吃饭都有被噎死的概率。它们狡辩说只是在向我们学习!在最极端情况下,人工智能毁灭了这个世界,但它们作为程序实际上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而人类则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栖息地。

所以最终的结论是:

人类永远也不能完全相信人工智能(机器人)。

此为第一行星协议。

                  9.3.4  Ⅳ型生命

Ⅳ型生命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生命,一般也称为碳基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等。

而在理论进化论中,像朊病毒这样的生物也能被划归到Ⅳ型生命之中,因为它们也是能量体。

Ⅳ型生命符合整个理论进化论方程组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整个理论进化论就是在探讨Ⅳ型生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由于上面的分析已经指出,像石头这样的传统上认为的所谓“非生命”“无机”物质现在也已经划分到生命的范围内了,所以这会在理论进化论的框架内产生一个新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比如一只兔子,在理论进化论中它属于Ⅳ型生命,如果把这只兔子杀死了,这具尸体又变成了Ⅰ型生命,那么这只兔子究竟属于几型生命呢?这只兔子的生命力究竟该怎么计算呢?兔子的生命力究竟是怎么变化的呢?是不是无论杀不杀兔子它的生命力总是不变呢?这可能吗?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其实是很简单的。

以上的问题其实犯了一个逻辑混乱的错误:当我们讲一只活兔子是Ⅳ型生命时,那么把兔子杀死了,死兔子或者说兔子的尸体就不再是Ⅳ型生命了,所以也就不再具有第Ⅳ型的生命力了;相反,如果我们首先就从Ⅰ型生命的角度来考察一只活兔子,那么我们就应当坚持和一直使用这样一种视角,而不是中途变换到其它的视角采用其它的生命类型来看待这只兔子。从Ⅰ型生命的角度看,无论兔子是死是活,它都是Ⅰ型生命,所以它的生命力是不变的。

当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处理碳基生命时所用的视角都应是第Ⅳ型生命的视角。

七种生命类型中的剩下的三种,即Ⅴ型、Ⅵ型和Ⅶ型生命我将在本书的下卷中再来探讨。

那么宇宙之中是不是就只存在这七种类型的生命呢?

我的回答是:所有的生命都可以划归到这七种类型之中。

命题一讲一切生命都是能量体,而现在反过来讲也是成立的:一切能量体都是生命。

由于这七种类型的生命全部都是生命,所以所有的生命全部都囊括进来这个整体依然是生命。Ⅰ型生命就是存在型生命,宇宙中的所有物质、能量都是一种存在。而信息的载体也须是物质或能量。也就是说,理论进化论方程组可以描述宇宙中的全部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甚至可以假设,即使宇宙中存在一类与显性存在相对应的隐性存在,那么如果它们之间能够发生影响和间接影响,那么这些隐性存在也都是要被考虑进来的;而如果这些隐性存在完全不与显性存在发生作用,那么从逻辑的简洁性上讲我们可以认为没有前者这样的存在。

综合全书七种类型的生命,有以下命题成立:


                  宇宙是一个生命体。

这个命题简记为命题三。这将在下卷中再次分析。

“我猜想许多读者已经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了。”

很多人会怀疑命题三,不过,且慢,请大家好好回忆一下,量子力学中有一种与局域性相对应的令爱因斯坦难以理解感到迷惑的“鬼魅般”的非局域性作用:量子纠缠。什么是局域性呢?即指物质通过相互接触(用手摁桌子)或场(电场、磁场、引力场)等形式发生相互作用,此种作用的速度上限是光速。而非局域性的量子纠缠则表明,两个相互关联的粒子,我们对其中一个进行测量,在测量的那一瞬间另一个粒子的波函数也会即时坍缩,哪怕这两个粒子相距极远!这种似乎是超光速的作用令爱因斯坦感到难以理解。

而现在命题三指出宇宙是一个生命体,量子纠缠就是这宇宙级的生命体的反应速度!相对的,光穿越银河系就需要10万年时间,在宇宙中光确实太慢太慢了!

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宇宙是一个神秘的事物,生命是另一个神秘的事物,在这两个神秘的事物的背后很可能只有一个真正神秘的东西,这就是神秘最小化定律。”

——屎蒂夫

如果说宇宙是一个生命体,那么这个生命体会进化吗?如何证明?

科学始于问题而非观察。当我们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正确的问题时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话说这命题二的大哥命题三像个甚么模样?正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红枣,唇若涂脂,美髯过胸,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身长九尺,手持一把青龙偃月刀,胯下一匹火炭红毛赤兔马,上山云荡荡,下海浪滔滔,钢刀明晃晃,英气威腾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中龙凤,世间豪杰!

后人有一副对联赞的好,正是: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士子尽寒心。

命题三是理论进化论缔造的最不可思议的结论,堪称宝冠明珠!

有一副对联赞这宝珠,正是:

                  精光射天地,

                  气势吞山河!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革新了时空观,进而产生了新的宇宙观,而百年之后,我认为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需要更新了。这就是由命题三带来的全新的宇宙观和生命观。

有一副对联道的好,正是:

                  勿以权威为真理,

                  应认真理作权威。

又有一副对联飘然而至,正是:

                  敢发惊世骇俗语,

                  只待通天彻地人。

正所谓,一腔英雄血,留与识货人!亲爱的读者,你——会是那个人吗?

命题三我会在下卷中继续讨论,到那时读者就能很好地理解我的思想了。

所以,如果传统的生物学家和进化论专家学者愿意接受理论进化论的话,那么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工作扩展到整个宇宙了,宇宙学也成为了生物学和进化论的研究对象了。

于此,读者就能够了解到理论进化论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环境问题了。

至此,再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美学原理。由于整个理论进化论方程组能够描述如此众多的对象,或者说如此众多的对象都可以用一个简洁的理论进行统一的描述,那么这个理论是不是很美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而一个理论如此优美,我们就应当倾向于认为它更接近真理。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指出:理论进化论作为一个全新的理论,那么支持它的证据有哪些呢?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化石、胚胎、同源异构器官、DNA分子等方面的实实在在的证据支持。那么理论进化论呢?它的实实在在的证据在哪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上面已经分析过了的,所有符合理论进化论方程组描述的对象全部都是支持这个新理论的证据。

第Ⅴ型生命指灵魂形式的生命,这个由前述大量的证据和灵魂方程已作描述。第Ⅵ型生命指光体生命,包括巴萨星人制造的光能人,那些“光能人的身体不是元素的胞波,而是纯元素的”以及佛菩萨那样的生命,他们可以随时消失一个显现,或者在某处随时展现一个显现,或者可以随时根据心意变化/幻化一个显现的外表,这是普通的灵魂、鬼魂、第Ⅴ型生命不具备的能力。普通的灵魂生命并不会发光,这就像温度低的铁丝会烫手但不发光一样,只有温度很高的铁丝才能发光;圆满的光体生命应看作是所有灵魂在物质世界、宇宙各层次实相进化后的最终形态。第Ⅶ类生命就是指造物主。由于这七类生命都是生命,所以囊括这七类生命的整个宇宙也是生命,即命题三:

宇宙是一个生命体。

当地球人可以认识到命题三时,这意味着人类文明已经超越了99%的外星文明。

在宋老的系列书中,我个人认为属于第二先进的爬熊星人通过他们的方法也捎带讲到了这一点,即宇宙是一个生命体,当然他们是通过他们独有的方法来认识这一点的。比他们更先进的巴萨星人没有更多的信息。

近代自然科学的起点一般被认为是伽利略的《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于1638年。而今仅过了不到400年,人类对宇宙生命的认知就已经达到了如此的程度,这种速度可以说是匪夷所思!

在以往的岁月里,进化论毫无疑问是物理学的小跟班,跟在后面屁颠屁颠地亦步亦趋地走着,而今理论进化论对宇宙的认识已经反超物理学了!

我们不再是小跟班小跟屁虫了!

“研究生物、研究进化论的同行们,你们也可以研究宇宙了!”

事实比臆想更有趣,科学比小说更精彩!

“在科学的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学科)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

——维纳

“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

——伽利略

但是,事情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峰回路转、柳暗花藏,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