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妈妈我时常想,那些养育她的日子,是多么的快乐,又是多么的一瞬。
这几天天气开始回温,春天般的暖意。这周教给她所吟诵的古诗也充满了春天般的诗情画意。一个是我们朗朗上口都能脱口而出,但记不住题目和作者的《颂古五十五首之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另外一首是《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两首诗在这种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气候,吟诵起来,真的是别有一番韵味。
从教她第1首诗开始,我从没想过她能很快的背诵下来,一直到了今天的第15首,每首诗她都能全诗掌握。当然,从1-15只是量的积累,算不上突破。但是,时间会给人惊喜和结果。当她的思维和脚步能从15-100首的时候,那对于她来说,可就是“质”的跃迁。
昨天,一个妈妈给我咨询说,她引导孩子背诗,读三遍,孩子就跑了,怎么办?我的回答是:首先,要对孩子做一番洞察,考量下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这方面的学习?教育要“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而不要雷同化。其次,家庭氛围是什么样的?文艺的家庭更容易熏陶出来文艺的孩子,理工或其它氛围的家庭,更容易熏陶出与父母气质类型有关的孩子。还有,做父母的要有耐心,你才读了三遍,孩子就跑了。那,我告诉你吧,简单的一首诗,我一晚上反复几十遍,几百遍,胡萝卜才有意识配合我一起吟诵,那你应该感同身受做妈妈是多么需要“性情稳定”了吧。最后,好的引导一定是不被孩子所排斥,所以最好是在她能量满满的时候,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妈妈不要急功近利,急功近利的情绪容易传染给孩子,结果一定是不欢而散的。所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合作”一定要建立在平等和轻松之上。
简尼尔森说过:“如果你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感到痛苦的话,那一定是方法用错了。”我经常回忆养育胡萝卜的两年零四个月的过程,画面感都是都是温馨,拥抱,一家人的旅行,饭桌前的笑脸融融,散步时的手牵手。
当然,养育孩子绝对不会如我描述的那么简单。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不可一并而论,但是差异万别的背后,其实是父母之间的差异。孩子的格局看爸爸,孩子的行为习惯看妈妈,孩子的人格是外复杂饿养育环境中综合塑造出来的。